朝日照高檐,夜霜犹在瓦。
纤纤墙边柳,春色已可把。
残年能几何,奔驶刻湍泻。
虽无功名求,衰暮亦悲咤
出门问徐子,两计决取舍。
为当勉自修,汲汲不可暇。
为当饮美酒,送老在杯斝。
子当指我途,我即策其马。
但我懒拙姿,终非服勤者。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呈徐仲车》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朝日照高檐,夜霜犹在瓦。
清晨的阳光照耀在高檐上,夜霜仍然挂在瓦片上。
纤纤墙边柳,春色已可把。
墙边的垂柳婀娜多姿,春天的景色已经可以用来描绘。
残年能几何,奔驶刻湍泻。
剩下的岁月还有多少,匆匆流逝如急流奔驰。
虽无功名求,衰暮亦悲咤。
虽然没有追求功名,但衰老的岁月仍然让人感到悲哀。
出门问徐子,两计决取舍。
走出门去问徐子(可能是指友人),两种计划需要做出选择。
为当勉自修,汲汲不可暇。
应该努力自我修养,忙碌而不得闲暇。
为当饮美酒,送老在杯斝。
应该畅饮美酒,陪伴老去在酒杯中。
子当指我途,我即策其马。
你应该指引我的道路,我会驾驭马匹前行。
但我懒拙姿,终非服勤者。
然而,我懒散而笨拙的性格,最终不适合从事勤奋的工作。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衰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修养和享受生活的思考。作者在诗中展示了对友人的求助和对选择的犹豫,同时也反映了自己懒散的性格。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选择,给人以深思。
望阔真多思,凭高更损神。山川散白日,草木共青春。寂寂兴亡事,悠悠来往人。素衣吴白纻,尽化洛阳尘。
方塘深且广,伊昔俯吾庐。环岸垂绿柳,盈泽发红蕖。上延北原秀,下属幽人居。暑雨若混沌,清明如空虚。此乡多隐逸,水陆见樵渔。废赏亦何贵,为欢良易摅。且言重观国,当此赋归欤。
云巢八十翁,观化得三昧。无声凉月下,适意芳草外。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於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人於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已有清阴逼座隅,爱声仙客肯过无。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