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张滁州挽词二首》

上庠同补处,祖父昔通家。
书在灯俱续,舟移剑共差。
故都箕子麦,晚忆邵平瓜。
五福公无恨,吾生自可嗟。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张滁州挽词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庠上同补职位,祖父曾是家中的贤达。书籍在灯光下不断传承,舟车移动剑阁一同差异。故都中箕子种植麦子,晚年回忆起邵平种植的瓜。五福公爷无怨无悔,而我生活却令人叹息。

诗意:
这首诗词以抒发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和家族历史的感慨为主题。诗中讲述了作者在庠上(一种古代学校)共同补职的经历,回忆了祖父曾经在家族中的地位。通过描述书籍在灯光下传承、舟车移动和剑阁的差异,作者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最后两句中,作者回忆起自己的故乡所种的麦子和瓜,暗示着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然而,五福公爷(指祖父)没有怨恨,而作者却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懊悔和叹息。

赏析:
《张滁州挽词二首》展示了方回的独特写作风格和对个人经历的深刻思考。诗词通过对庠上补职经历、家族历史和故乡记忆的描绘,呈现了时光变迁和人生沧桑的主题。通过运用灯光、舟车和剑阁等意象,作者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流动和人事的变迁。最后两句则以故乡所种植的麦子和瓜为象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整首诗词情感深沉,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个人经历和家族历史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传达了对时光流转和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它展示了方回作为一位宋代文学家的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洞察力。

  • 《木兰花慢 送取新归隐山阳兼简玉川同社》

    澹西园暮景,对别酒,惜临分。爱*被中台,挂冠神武,谁得如君。纷纷道途鞍马,甚当时、王*也从军。处处惊乌夜月,年年落雁横汾。菟裘老计在耕耘。风□出尘氛。记沁北丹东,松枯石润,菊秀兰薰。林泉竟轮先手,漫回头、惭愧玉山云。寄谢鸡豚社客,草堂未要移文。

  • 《醉仙崖》

    高倚青冥插酒星,山崖谁作醉仙形。从来天地为衾枕,应笑人间有独醒。

  • 《送储静夫主事之南京吏部兼寄夏廷章》

    万里晴空一鹤飞,野云溪雪避光辉。不应银海妨回棹,未许缁尘得上衣。南国地夸山水丽,东曹官爱簿书稀。多情定与吾乡彦,石假峰前咏落晖。

  • 《哀若渠》

    子尝私于我,诗成子每羡。哭子今有作,诗成子不见。人死资诗题,忍哉事琢练。诗人大薄情,挽毕无馀恋。即工奚益死,况我初非擅。聊以抒沉哀,未遑事藻绚。感旧怆人琴,直须焚笔砚。

  • 《已亥杂诗 256》

    一自天钟第一流,年来花草冷苏州。儿家心绪无人见,他日埋香要虎丘。

  • 《失调名》

    帝里元宵风光好,胜仙岛蓬莱。玉动飞尘,车喝绣毂,月照楼台。三官此夕欢谐。金莲万盏,撒向天街。讶鼓通宵,花灯竟起,五夜齐开。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