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张道夫惠大小砚五走笔戏谢》

蛾眉五砚列窗前,渍墨磨丹总可怜。
试向莺莺主人问,大鬟何似小鬟妍。

作者介绍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张道夫惠大小砚五走笔戏谢》

这首诗是宋代作者姚勉创作的,题目为《张道夫惠大小砚五走笔戏谢》。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蛾眉五砚列窗前,渍墨磨丹总可怜。
试向莺莺主人问,大鬟何似小鬟妍。

中文译文:
眉毛如蛾翅的五块砚台摆在窗前,浸泡墨汁和磨制丹砂总是令人怜爱。
我试着向莺莺主人询问,为何大鬟不如小鬟妍丽。

诗意:
这首诗以对比的方式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女子,通过描述她们对待砚台的方式来表达对她们各自美貌的赞美。诗人通过对砚台的描写,间接反映了两位女子的性格和风貌。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砚台的形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砚台的细致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物象的敏感和艺术感悟。蛾眉、五砚、渍墨、磨丹等词语都是细腻而贴切的描写,给人以形象鲜明的感觉,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砚台的美丽和珍贵之处。

在第二句中,诗人提到砚台是被浸泡墨汁和磨制丹砂的。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展示了砚台的实用价值,还暗示了女子们对装扮和美化自己的追求。通过对砚台的描述,诗人间接地表达了对这两位女子美貌的赞美和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以反问的形式,对比了大鬟和小鬟。大鬟和小鬟都是古代的发饰,但大鬟却不如小鬟妍丽。这里的对比也可以理解为对两位女子的对比,暗示着小鬟的美貌胜过大鬟。整首诗通过对砚台和女子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美丽的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砚台和女子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美的感知和对女性美的赞美。同时,通过对大鬟和小鬟的对比,也暗示了作者对小鬟妍丽的赞美。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展现了宋代诗人姚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美的追求。

  • 《秋夜》

    园亭堪避暑,栖息忽经旬。雨挟秋风至,凉生夜气新。絺衾犹恋枕,蟋蟀渐依人。容易悲摇落,天涯旧逐臣。

  • 《寄怀大声兄弟叔文老丈兼属三王叔侄二首》

    听雨侵阶竹,归艎入槛荷。天晴龟曝背,人静鸟吟柯。挟册弟兄对,煮茶宾客过。居閒在此乐,余乃事奔波。

  • 《墨子引古语》

    唇亡则齿寒。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 《长生草为叶峭峰赋》

    唐时吕岩叟,换骨成神仙。遗丹传老树,变化延其年。丹香忽融液,散入苍崖巅。长生孕灵草,茎叶何鲜鲜。枯根挂碧落,吞吐流虚烟。不受水土力,不随寒暑迁。谁能登云梯,移来此檐边。丹花与群木,丽质徒娟娟。彭泽虽爱菊,两院荒金钱。濂溪空爱荷,开落秋风前。峭峰山中客,道眼

  • 《红绣鞋》

    暗朱箔雨寒风峭,试罗衣玉减香销。落花时节怨良宵。银台灯影淡,绣枕泪痕交。团圆春梦少。

  • 《九日寄陈君举舍人》

    白发江湖暗,青灯几席凉。病身几千百,佳节又重阳。命也吾何奈,天乎孰可量。元龙楼百尺,犹得慰行藏。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