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柏萧萧,空堂闭寂寥。
芳魂三尺土,往事几回潮。
堕翠寻难见,埋红恨未销。
犹胜江令在,白首入隋朝。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张丽华墓》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台上柏萧萧,
空堂闭寂寥。
芳魂三尺土,
往事几回潮。
堕翠寻难见,
埋红恨未销。
犹胜江令在,
白首入隋朝。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张丽华的墓地。台上的柏树摇曳,空堂中寂寥无声。张丽华的芳魂只能沉睡在三尺土下,回忆像潮水般不断涌来。她的翡翠饰物已经失落,很难再找到,她的愤恨之情也未能消散。尽管如此,她的境遇仍胜过江令(指江洪),因为她白发苍苍的头发入葬时仍然是宋朝,而江令在隋朝时已经长逝。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张丽华墓地的凄凉景象,以及她的遭遇和命运。诗中运用了寥落的意象,突出了墓地的寂静和冷清。作者通过对张丽华的描述,表达了对她的怀念和对她遭受的不公的感慨。
诗中的"芳魂三尺土"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感慨。"往事几回潮"则表达了回忆像潮水般不断涌来,无法停止的意味,强调了逝去的时光和过去的经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翡翠和红色的描绘,表达了逝者埋葬之后的遗憾和愤恨。翡翠是张丽华曾经珍爱的饰物,而红色则象征着她的热情和激情。作者写道翡翠已经失落,难以再找到,而埋葬时的愤恨也未能消散,这些都体现了逝者的悲伤和遗憾。
最后两句"犹胜江令在,白首入隋朝",通过对逝者和江洪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尊敬和惋惜之情。尽管逝者的遭遇不幸,但她仍然留在了宋朝,而江洪已经离世,这种对比衬托出逝者的境遇的特殊之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不公待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浩浩云横坞,霏霏雨不收。野桥人少度,寂寞卧清秋。
天地具美兮生此明月,升白虹兮贯朝日。工师告余曰斯不可以为佩,弃捐椟中兮三岁不会。霜露下兮百草休,抱此耿耿兮与日星游。山中人兮招招,耕而食兮无恤。榛艾蓁蓁前吾牛兮,疻不可更扶。浅耕兮病岁,深耕兮石婴耜。登山兮临川,雉得意兮鱼乐。小风兮吹波,从其友兮尾尾。日下
经月愁闻雨,新年苦忆君。何时共登眺,整屐待晴云。
回首春风逞少年,厌闻人说旧因缘。而今恨不逢班辈,说著儿时在眼前。
翩翩贵公子,佳誉本能文。大第辞京辇,高旌拥塞云。劝农唐刺史,养士汉将军。莫刻和戎誓,朝廷立功勋。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