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荦修词有古风,计偕西上剧飘蓬。
梁园失意三春月,闽岭思归一亩宫。
且喜还家仪舌在,莫嗟为客赵囊空。
九天下诏崇儒术,好绝韦编待至公。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章群下第东归》是一首宋代杨亿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卓荦修词有古风,
计偕西上剧飘蓬。
梁园失意三春月,
闽岭思归一亩宫。
且喜还家仪舌在,
莫嗟为客赵囊空。
九天下诏崇儒术,
好绝韦编待至公。
诗意:
这首诗以杨亿自谦的口吻描绘了自己辞官东归的情景。诗人卓荦地修炼着古老的文学风格,决心与同道之士一同西行,像漂泊的蓬草一样。他在梁园失意了三个春天的月色,思念着故乡的一亩宫。然而,他也为能够重返故乡而高兴,因为他的品德和才华仍然保持着,不必为自己是客居他乡而感到愧疚。最后,他表达了对九天下诏推崇儒术的喜悦,并期待能够受到韦编(指官方编纂的经书)的待遇,以至公的态度为国家效力。
赏析:
《章群下第东归》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杨亿辞官归乡的情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修词有古风、剧飘蓬、梁园失意、三春月等,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彷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表现出对儒家学问的推崇,希望能够在国家的重视下为社会作出贡献。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满了对故乡和个人价值的思考和表达。
此外,诗中还有一些对宋代社会政治现象的隐晦指涉,如九天下诏崇儒术、韦编待至公等,这些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期望。通过这种含蓄的方式,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还蕴含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期许。
总的来说,《章群下第东归》通过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交织,展现了杨亿对故乡的思念、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愿景,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性的宋代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