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丈室》

萧然丈室虚,仿佛似僧居。
影与身为伴,琴和鹤也无。
饭时三种菜,香畔一函书。
不似僧家处,昙昙发几株。

作者介绍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丈室》是宋代诗人姚勉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寒而虚静的家庭环境。诗中的丈室空旷寂静,仿佛住着一位僧侣般的清净生活。影子成为主人的伴侣,琴声和鹤儿的存在也都不复存在。每顿饭时只有三种简单的菜肴,而在香案上只有一封书。这样的环境与僧侣的生活并不相似,显得空荡荡的,只有几株苍凉的植物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这首诗通过对丈室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贫寒而宁静的生活状态。丈室的虚空和寂静给人一种清净的感觉,与僧侣的生活相似。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丈室与僧侣的生活作对比,强调了丈室的贫寒和寂寞。这种贫寒与寂寞并非是一种苦闷的状态,而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姚勉把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丈室的虚空和寂静上,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这首诗给人以深思和反思,引发了对贫寒和宁静生活状态的思考。虽然丈室贫苦,但却有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使人静心思考。诗中的丈室被描绘得空旷寂静,没有世俗的纷扰和喧嚣,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这种宁静的生活状态引发了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使人们反思自己是否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是否在追求富裕的同时失去了内心的宁静。

总之,《丈室》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贫寒而虚静的家庭环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它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丈室与僧侣生活的不同,引发了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使读者在静心欣赏的同时产生了一种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和思考的冲动。

  • 《二月五日花下作》

    二月五日花如雪,五十二人头似霜。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羲和趁日沉西海,鬼伯驱人葬北邙。只有且来花下醉,从人笑道老颠狂。

  • 《过楼观李尊师(一作过李尊师院)》

    城阙望烟霞,常悲仙路赊。宁知樵子径,得到葛洪家。犬吠松间月,人行洞里花。留诗千岁鹤,送客五云车。访世山空在,观棋日未斜。不知尘俗士,谁解种胡麻。

  • 《夜读乐平吴燊书钞用与伯纪韵》

    病思羁怀少豫忻,暮年犹幸友多闻。千枝管秃因稽古,一啜芹甘欲献君。明主何曾轻朴学,后儒大率读今文。藏山俟圣吾侪事,何秘时人好子云。

  • 《山中答高彦敬》

    矮屋两三间,无荣梦自安。好山看不厌,终日坐忘飡。书就松根读,琴来石上弹。浮生闲是宝,何必望为官。

  • 《哨遍》

    日,游方氏龙山别墅,试效颦为之,俾主人刻之崖石云。胜处可宫,平处可田,泉土尤甘美。深复深,路绝住人稀。有人兮、盘旋于此。送子归。是他隐居求志。是要明主媒当世。嗟此意谁论,其言甚壮,孔颜犹有遗旨。大丈夫之被遇于时。入则坐庙朝出旗麾。列屋名姬,夹道武夫,满前才

  • 《石城夜赋》

    初月光满江,断处知急流。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汉秋。为客寐常晚,临风意难收。三更柁楼底,身世入搔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