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甲葱河不记春,何须更比小郎身。
只消狭剪征衫去,塞雪边风最瘦人。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张宛丘寄衣曲》是宋代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衷甲葱河不记春,
何须更比小郎身。
只消狭剪征衫去,
塞雪边风最瘦人。
诗意:
这首诗以描写寄衣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远行者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衷甲葱河、小郎身、狭剪征衫、塞雪边风等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好友张宛丘的思念和祝福。
赏析:
诗的开篇以衷甲葱河为景,意指思念之情如春水般涌动,无法忘怀。接着,诗人提到小郎身,通过对比小郎身与衷甲葱河,表达了诗人对张宛丘的思念超越了春水的记忆。
接下来的两句"只消狭剪征衫去,塞雪边风最瘦人"则展现了诗人对张宛丘远行的期盼和祝福。狭剪征衫意味着将要出征,而塞雪边风则是指战场上的艰苦环境。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张宛丘身体健康的期望,以及对他在战场上的顽强和坚韧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张宛丘的思念之情和对他在战场上的祝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对友人的祝福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词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蕴。
苍帝妃嫔总素装,胜游常是遍江乡。玉楼谪堕迟归去,冷淡工夫笑我忙。
无门为法门,三关何用立。熟处即难忘,又从这里人。
是非一醉了无余,唯有胸中万卷书。已把人生比蘧传,更将江浦作阶除。欲眠宾客従教去,倒卧氍毹岂暇舒。京洛旧游真梦里,秋风无复忆鲈鱼。
后顾茫茫虎穴身,忍将多难累红裙。君看十万头颅价,遍地鉏麑欲噬人。
后命既灵。王人反旆。兴言出祖。饮饯于迈。旍旐泱泱。轺轩蔼蔼。和风弭尘。清晖映盖。
听说西方无量乐。凡夫浅智难图度。随有愿度无不获。何劳萦。珠衣绮馔黄金宅。地似掌平尤广博。八功德水非穿凿。白藕花中胎可托。三生约。如今岂可轻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