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坟为润啮,新冢得山深。
斩木来荒路,移松出近岑。
黄鹂啼枣上,玉女问泉音。
强作挽人唱,傥知哀感心。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张尧夫寺丞改葬的情景,以及作者对此的思考和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旧坟为润啮,新冢得山深。
旧坟被湿润的风雨侵蚀,新的墓冢却选在山深处。
这两句描绘了张尧夫寺丞的坟墓由原来的不利条件转为了新的有益条件。
斩木来荒路,移松出近岑。
砍伐树木开辟出一条荒芜的道路,移动松树将其移到靠近岑(山中)的地方。
这两句展示了为了改葬而付出的努力和移动的松树象征着张尧夫的新生。
黄鹂啼枣上,玉女问泉音。
黄鹂在枣树上鸣叫,玉女问候泉水的声音。
这两句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张尧夫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强作挽人唱,傥知哀感心。
勉强写下挽词,只有心知肝痛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哀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张尧夫的哀思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己写作的不满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张尧夫寺丞改葬的过程和对逝者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敬意和对生命的感慨。诗词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绘,使得诗意更加深远。通过描写旧坟与新冢的对比,诗人寄托了对逝者新生的期盼和对过去的追忆。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文字简练,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西斋新竹两三茎,也有风敲碎玉声。莫恨移来栏槛远,譬如元本此间生。
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赤白崔嵬晚照间,投闲时复一跻攀。时平守望皆无用,添得清秋数点山。
苍梧之南湘水头,烟波逐客增离忧。重瞳孤坟閟白日,双娥贞佩摇清秋。江空夜开鬼对泣,泣罢仍为鼓瑶瑟。瑟声渐杳江声长,丹枫坠影天霜白。临江被发招帝魂,拔剑欲断东流奔。东流无穷帝不返,呜呼薄俗无由敦。
易散浮云难再聚。遮莫相随百步。谁唤行人去。石湖烟浪渔樵侣。重别西楼肠断否。多少凄风苦雨。休梦江南路。路长梦短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