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小吏天所放,日夜歌呼和丞相。
岂知后世有阿瞒,(曹公自言参之后。
)北海樽前捉私酿。
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语孤高常近谤。
几回无酒欲沽君,却畏有司书簿帐。
(近制,公使酒过数法甚重。
)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
更将险语压衰翁,只恐自是台无饷。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赵既见和复次韵答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安小吏天所放,
日夜歌呼和丞相。
岂知后世有阿瞒,
(曹公自言参之后。)
北海樽前捉私酿。
先生未出禁酒国,
诗语孤高常近谤。
几回无酒欲沽君,
却畏有司书簿帐。
(近制,公使酒过数法甚重。)
酸寒可笑分一斗,
日饮无何足袁盎。
更将险语压衰翁,
只恐自是台无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长安任小吏时所写,他感慨于自己的境遇和社会的现实。诗中以长安小吏的角色自喻,表达了对天命和官场的嘲讽。
诗的开头,苏轼以小吏的身份自居,天命使他与丞相和谐相处。但他不知道后世会出现像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这是对自己平凡身份的自嘲。并且曹操自称自己是参研苏轼的后辈。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北海樽,指的是酒。苏轼抱怨自己作为小吏,在禁酒的国家里不能畅饮,他的诗才高傲,常常遭到诽谤。他曾多次想要向朋友购买酒,但又害怕被官府的账目所发现。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嘲笑了那些计较酒量的人。他说,酸寒的酒只够分一斗,而他日常的饮量远远超过袁盎(袁盎是汉代名将,以饮酒量大而闻名)。他更进一步说,他所说的冒险之言压制了他的老年,只是为了防止自己被认为是无能的官员,因为他担心自己无法得到官府的补贴。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官场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嘲讽,以及他对自己才华的自豪。通过自嘲和讽刺,他揭示了官场的虚伪和社会的荒谬,同时表达了对自由和真实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