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气茫茫接虏尘,琵琶弹出汉宫春。
未央令夜催歌舞,犹恐君王忆远人。
王象春(1578~1632)明末诗人。原名王象巽,字季木,号虞求,别号山昔湖居士,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人,清初文学家王士祯从祖。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二,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终因刚直而免官归田。象春才气奔轶,诗宗前后七子,诗文结集为《齐音》(亦题《济南百咏》)、《问山亭集》。
官僚世家
新城王氏为官僚世家。曾祖王麟,赠官光禄大夫、兵部尚书。祖父王重光,官太仆少卿,户部员外郎。父王之猷,历任淮扬兵备道、浙江按察使。王象春之兄王象晋,即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之祖,官至浙江布政使。全家五世皆为进士出身。
仕宦罢归
王象春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第二,和钱谦益同年,一为榜眼,一为探花。万历四十年(1612)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因另一同考官被揭发舞弊,使王象春遭受牵连,经刑部追查审理,历时两年,方弄清事实。王象春饱受精神折磨与迫害,只得告病回原籍新城。万历四十三年(1615),故乡灾乱不宁,于是变卖田产出走。先至沂蒙、徐州等地,又北返兖州。次年来济南,在大明湖南岸的百花洲上购得明“后七子”之一李攀龙的旧居为家,又筑“问山亭”以自娱。自此徜徉于济南的湖光山色中,脱离世俗。写有《齐音》(又称《济南百咏》)107首,对济南的山、水、湖、泉题咏殆遍。每首诗后附有注释,以抒诗中不尽之意。该书内容丰富,涉及济南名胜古迹、节令时俗、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当时人称:“况历(指历城)旧无专志,今百咏所载,千秋之作备矣。”
万历四十五年(1617),王象春重回官场,先至北京任上林苑典簿,后长期在南京任职,历任大理寺评事,兵部、工部员外郎,擢至吏部郎中。“雅负性气,刚肠疾恶,扼腕抵掌,抗论士大夫邪正,党论异同,虽在郎署,咸指目之,以为能人党魁也”(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招致魏忠贤等“阉党”的嫉恨。天启五年(1625年),被“阉党”削职回籍。抑郁数年,于崇祯五年(1632)病卒。
王象春家居时,曾寓居济南大明湖南侧,在百花洲筑问山亭,徜徉于济南湖光山色之中,以山水自娱,写有《齐音》(亦称《济南百咏》)百首,对济南山水湖泉题咏殆遍。如《大明湖》:
万派千波竟一门,冈峦回合紫云屯。
莲花水底危城出,略似镂金翡翠盆。
生动地描写出明湖山水相形的阔大境界和城映水底、缤纷荟萃的秀美景致。然而,王象春诗并非只是咏写自然景致,其题咏古迹的《书项王庙壁》一诗,则抑扬楚汉,直抒己见: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
汉王真龙项王虎。玉块三提王不语。
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象春以诗名于万历间。其山水诗,生动活泼,清新自然,读罢回味无穷。钱谦益说王象春“以诗自负,才气奔轶,时有齐气,抑扬坠抗,未中声律”(《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评论较为中肯。除《齐音》外还著有《地理俯察备要》、《山昔湖集》、《问山亭集》等。
诗词:《昭君》
朝代:明代
作者:王象春
朔气茫茫接虏尘,
琵琶弹出汉宫春。
未央令夜催歌舞,
犹恐君王忆远人。
中文译文:
北方的寒气笼罩着辽阔的边境,
琵琶声弹奏出来,宛如汉宫中的春天。
在未央宫,夜晚催促着歌舞,
唯恐君王会怀念远方的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北方的边塞景色为背景,表达了昭君在异乡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北方的朔风凛冽,茫茫战争的尘土,表现了昭君身处陌生的环境,与家人和亲人相隔离的苦闷心情。
诗中的琵琶声象征了昭君的心声,她以琵琶演奏的方式,表达着对汉宫春天般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汉宫春意味着昭君故乡的繁华和温暖,与她目前所处的荒凉边境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后两句描述了在未央宫中,夜晚的歌舞催促着欢乐和繁华,但昭君却担心君王会怀念她所离开的远方。这表达了昭君对君王的关切与担忧,她害怕自己的离开会使君王感到孤独和思念。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昭君在异乡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中的情感真挚,使人们产生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寒蛩何处栖,栖傍砧石月。停砧问蛩鸣,砧动蛩复歇。似鸣辛苦心,欲替征人说。去年旧衣寄谁去,今年新衣织到曙。却移砧石来支机,蛩鸣复在支机处。
寻师拟学空,空住虎溪东。千里照山月,一枝惊鹤风。年如流去水,山似转来蓬。尽日都无事,安禅石窟中。
自怜薄宦走红尘,相见山灵厌俗氛。咫尺岘山无计到,只应飞雨是移文。
霜花铺岸浓如雪。田间水浅冰初结。林密乱鸦啼。山深雁过稀。风恬湖似镜。冷浸楼台影。梅不怕隆寒,疏葩正耐看。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
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未消文字湘累。只怕蛟龙云雨,后会涉难期。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千里月、两地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