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胡地真天壤,一别长门隔塞云。
莫谓琵琶慰行役,琴心不比卓文君。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昭君》是姜特立所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词以汉宫和胡地的对比为背景,表达了长门的分离和远隔之痛。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汉宫在胡地真如天壤,
一别长门隔塞云。
莫以为琵琶能慰行役,
琴心并不输给卓文君。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汉宫和胡地的对比,表达了长门分离的痛苦和遥远的距离。姜特立以琵琶和卓文君的比喻,告诫人们不要寄望琵琶能够慰藉行旅之苦,因为琴心的思念之情并不亚于卓文君。
赏析:
《昭君》通过对汉宫和胡地的描绘,展现了长门分离的悲伤情感。汉宫象征着华夏文明的中心,而胡地则代表着边疆和异域。作者通过天壤和隔塞云的对比,突出了长门的遥远和分离之苦。这种遥远感和分离感通过形象的描写使读者深刻感受到。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运用琵琶和卓文君的比喻,表达了对琵琶慰藉行旅之苦的质疑。琵琶是一种代表悲伤与离别的乐器,但作者告诫人们不要将琵琶视为唯一的安慰,因为琴心中的思念之情并不逊色于卓文君。卓文君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形象,她以她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远方的思念而闻名。这里将琴心与卓文君相提并论,强调了思念之情的深沉和无法言表的痛楚。
总的来说,姜特立的《昭君》在表达长门分离之痛的同时,通过对汉宫胡地的对比和琵琶卓文君的比喻,揭示了思念之情的婉约和无法言说的悲伤,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尘埃面目半生勤,去住浑如出岫云。腹馁谩挥求米帖,囊空徙诵送穷文。诗书满架何堪煮,徐黍盈畴政乐闻。欲办烟蓑并雨笠,原随田叟学耕耘。
先生早贵当天升,文章尔雅传六经。腹包万卷书纵横,玉堂草制群公惊。绣鞯绿发趋承明,意气已向沙堤行。出入四纪更宠荣,声华摩空郁峥嵘。坐啸十郡历九卿,视公进退为重轻。圣神天子开延英,丞辖政地思仪型。中开香火祠殊庭,石林高卧忧苍生。五载筦钥司陪京,貔貅百万环屯营。
闹中静悄悄,静中闹浩浩。侧耳听不闻,举步行不到。没譊讹,勿寻讨。鸦作鸦鸣,鹊作鹊噪。
白日流上天,牛虱无遁形。万目尽为用,而不骇日明。穴鼠夜值萤,嗾嗾相聚惊。鼠穴不日通,鼠足不日行。已矣不自识,乃此萤爝矜。鲕虾陷井坎,莫与江海争。笼禽不失飞,讵识云汉冥。咄哉浮薄儿,勉为高大营。
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
夜雨清无寐,秋虫响易哀。庭除纷叶下,树杪自风回。戎马连城发,乡书隔岁裁。路难归未得,颇觉壮心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