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生儿子点疏星,荷卷文书立万丁。
回首南高峰上塔,手中攀得玉玲竮。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赵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是杨万里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萍生儿子点疏星,
荷卷文书立万丁。
回首南高峰上塔,
手中攀得玉玲竮。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四月一日招募游客游览西湖的场景。诗人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首句中的“萍生儿子点疏星”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水面上的浮萍像星星一样点缀着。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手中拿着荷叶卷成的书卷,象征着文化和知识。这里的“万丁”表示数量众多,强调了诗人的学识渊博。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诗人回首望去,看到南高峰上的塔。这座塔象征着历史和传统,也代表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敬仰。最后一句中的“玉玲竮”是指一种玉制的装饰品,诗人用手攀得它,表达了他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文化和传统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过去的怀念。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杨万里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鸟晓鸣茱萸枝。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主家台沼胜平阳,帝幸欢娱乐未央。掩映雕窗交极浦,参差绣户绕回塘。泉声百处传歌曲,树影千重对舞行。圣酒一沾何以报,唯欣颂德奉时康。
小烦溪友语阳侯,好遣漂沙盖石头。能费奔流多少力,前头幸有一沙洲。
谁识天闲老骥,不争日暮长途。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王郎独为鬼录,世间无此玉人。五字古原春草,千金汉殿长门。经纬尚余三策,典刑留与诸孙。
烛暗夜已深,秋虫竞相语。惊风洒蕉叶,冷露散如雨。奈此留滞客,愁绪不可数。白发日以繁,青山渺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