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孤山碧四围,却寻初路得来时。
好风借与归船便,吹近琼林却不吹。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这首诗词是杨万里在宋代创作的《赵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之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行尽孤山碧四围,
却寻初路得来时。
好风借与归船便,
吹近琼林却不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西湖游玩时的景象和感受。诗人行走到孤山的尽头,四周是碧绿的湖水。然而,他回头寻找来时的路,却发现已经不知道怎么回去了。幸好,一阵好风吹来,帮助他回到了归船的地方。尽管风吹近了琼林(指美丽的地方),却没有吹到他的身上。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情,表达了对旅途中的迷茫和归途的期盼。孤山的碧绿和琼林的美丽,与诗人的迷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风的出现象征着希望和机遇,它帮助诗人找到了回家的路。诗人的心情在迷茫和希望之间变化,给人一种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迷茫和归途的思考。同时,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互映衬,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杨万里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使读者在欣赏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三受降城无壅城,贼来杀尽始还营。漠南漠北静如扫,清夜不闻胡马声。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生碧香罗粉兰香。冷绡缄泪倩谁将。故人何在,烟水隔潇湘。花落燕□春欲老,絮吹思浪日偏长。一些儿事,何处不思量。
当年飓卷地轮移,拄杖东还云与飞。太白岩前绿阴下,相逢无语听催归。
搔首暮云碧,怀人酒浅斟。斟钟心不动,九鼎力能任。夜雨青绫直,人风紫禁深。爱群须引烦,一念帝来临。
湖上秋山翠作堆,湖光千顷漾涟漪。晓云帖水菰蒲冷,正是吴江枫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