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密丛云晓,风清一雨馀。
三长太史笔,二典帝皇书。
按武知何者,沾恩匪幸欤。
吐茵平日事,何惮污公车。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六六)。通判荆南军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爲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太原府。神宗立,復爲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熙宁三年(一○七○),擢枢密副使(同上书卷二一三)。四年,进参知政事。因数论新法,出知亳州,歷渭州、成都府、河阳府。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晚年爲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简。有《灊山集》(《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七首。
《诏修两朝国史赐筵史院和首相吴公原韵》是宋代冯京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际云密重,晨曦犹未明。
清风一场雨,余馀洒尘埃。
三朝太史笔,二典帝皇书。
尊崇武功者,非因偶然恩。
日常吐茵血,何惧染公车。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修史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的重视和对功勋的赞颂。作者通过描绘天空云重、晨曦未明的景象,以及清风和雨的洗礼,暗示历史的厚重和洗涤,象征着修史的重要性。诗中提到了太史和典籍,强调历史的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作者赞颂了尊崇武功的人,并表示这并非偶然得到的恩宠,而是他们辛勤努力的结果。最后两句表达了修史者日常吐血的辛劳,但他们并不畏惧染上此等艰辛而公正的工作。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修史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工作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的重视和对修史者的敬意。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天空的云重和清风雨洗与修史的工作相对照,突出了历史的庄严和洗涤的意义。诗中提到了太史和典籍,凸显了历史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历史学家和史官的崇敬。最后两句表达了修史者的辛劳和坚持,他们不畏惧吐血般的辛劳,坚守在公正的历史工作中。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历史和修史工作的思考和敬意,同时也激励人们珍视历史、传承文化。
不知乃不愠,古人叹难能。我谓直易事,学道非干名。本无求知心,愠亦何从生。所以茅檐下,高枕曲吾肱。琴书坐中友,云山门外朋。肺腑欣有得,耳目谅无憎。顾同子扬子,白首太玄经。
妙年意气已横秋,不为身谋为国谋。斥去佞臣谈笑里,英名高压汉朱存。
城东老圃旧书生,紧闭柴门懒送迎。独袖篇诗与君别,相看白首不胜情。
君不见王绩非狂生,笔墨雪尽惟酒经。又不见志和非漫尉,江湖醉咏渔歌耳。文章得失两梦事,一醉从渠俱不理。人间自有行秘书,此翁聊为山泽儒。平生斟酌自饱满,宁复有欠宁有馀。可怜蹒跚挽不前,属车岂识从甘泉。不矜万卷腹空洞,渴梦只恐东溟乾。莫疑此翁拘器穷,此翁有用非哑
官居閴寂似僧居,坐卧行藏行自如。爽气逼人千亩竹,清风满室一床书。心游淡泊能调马,意绝贪求岂羡鱼。即此便同三径隐,未须投绂赋归欤。
澹澹沧海气,结成黄香才。幼龄思奋飞,弱冠游灵台。一鹗顾乔木,众禽不敢猜。一骥骋长衢,众兽不敢陪。遂得会风雨,感通如云雷。至矣小宗伯,确乎心不回。能令幽静人,声实喧九垓。却忆江南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