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身世出尘心,香霭只园地布金。
秉烛听歌不知醉,夜深清露满衣襟。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招彝叟厚之饮台上花间》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恍然身世出尘心,
香霭只园地布金。
秉烛听歌不知醉,
夜深清露满衣襟。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花间饮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之情。诗人置身于花园之中,感觉自己的身世与尘俗相隔,心灵得到了净化。他聆听着歌声,却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陶醉其中,夜深的时候,他的衣襟上沾满了清晨的露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花间饮酒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超脱之感。首句“恍然身世出尘心”,表达了诗人在花园中饮酒时,感觉自己的身世与尘世相隔,心灵得到了净化,摆脱了尘嚣的束缚。第二句“香霭只园地布金”,描绘了花园中花香弥漫的景象,金色的光芒充斥其中,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觉。第三句“秉烛听歌不知醉”,表现了诗人在饮酒时陶醉于歌声之中,感到无法自拔。最后一句“夜深清露满衣襟”,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和超脱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超然的心境和对尘世的超脱,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白锦文章乱,丹霄羽翮齐。云中呼暂下,雪里放还迷。梁苑惊池鹜,陈仓拂野鸡。不知寥廓外,何处独依栖。
复卦初爻寓意深,祗缘虚静见天心。君生正遇黄钟律,宜把真阳却众阴。
邻姬约我踏青游,强拂愁眉下小楼。去户欲行还自省,也知憔悴见人羞。
衰翁老大脚犹轻,行到净凉亭。近日方忧多雨,连朝且喜长晴。谩寻欢笑,翠涛杯满,金缕歌清。况有兰朋竹友,柳词贺句争鸣。
叨陪法从最多年,惯听梨园奏管弦。从此无因瞻黼,坐惟应魂梦到钧天。
夹岸人家映柳条,玄晖遗迹草萧萧。曾为一夜青山客,未得无情过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