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

晚岁躬耕不怨贫。
支鸡斗酒聚比邻。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遍存。
更无一字不清真。
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注释】
  ①去手:离手。  颂陶之作,既颂其诗品,更颂其人品。论诗拈出“清真”二字,颇有见地:清新淡远,纯朴真挚,此即陶诗千载流芳之真谛所在。论人则推崇其不耻躬耕,安贫乐道,清操自守。诗如其人,诗品之高洁,必源于人品之高洁,此词正体现此种文学批评原则。
  ②“晚岁”两句:谓陶潜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乡邻,彼此融合无间。按:陶潜有《西田获早稻》诗备述农耕之乐,结句云:“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陶潜又有《归田园居》之五:“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近邻)。”躬耕:亲自耕种。斗:盛酒的容器。
  ③“都无”两句:言陶潜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晋宋之间事:指东晋末年、刘宋初年,即陶潜生活的年代。这是一个南北分裂、战乱不断、篡弑频起的年代,极端动荡混乱,凶残黑暗。陶潜因作《桃花源记》,幻想出一个超现实的理想社会。桃源中人竟“不知有汉,无论(更不用说)魏晋。”辛词化用其意。羲皇以上人:指上古以远的人。参见前《念奴娇》(“近来何处”)注⑨。
  ④“千载后”三句:言陶诗以其“清真”而流传千秋。清真:指陶诗独具的一种风格:清新纯真。苏轼《和陶渊明饮酒诗》:“渊明独清真。”
  ⑤“若教”两句:言陶潜归隐田园,高风亮节,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王、谢诸郎:王、谢两家的子弟。王、谢是东晋的两大望族,其子弟以潇洒儒雅见称。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潜柴桑人,晚年归耕也在柴桑。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 《念奴娇》

    乾坤开辟,桂林有、元气自来融结。石磴盘空行木杪,天柱屹然中立。窟宅幽深,泉源清远,不是灵神擘。潜通后洞,张刘万古遗迹。输我长剑凌虚,六尘尽扫,银海秋波碧。志气飘飘游物外,惟有清风知得。唤起白龙,护持飙驭,稽首朝金阙。山灵欣喜,紫云已在诗壁。

  • 《松江独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 《送晁补阙归日本国》

    西掖承休浣,东隅返故林。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马上秋郊远,舟中曙海阴。知君怀魏阙,万里独摇心。

  • 《寒食》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 《途中七夕》

    道涂行役费光阴,节物还撩一寸心。百尺烟坛上星斗,笑看儿女竞穿针。

  • 《次韵张子华九日长诗》

    君家脉寿张,文气雄一乡。顾我不自武,穷于冻履常。异盼独见嗜,古道无炎凉。忆昨夏季望,南风溪山香。渠渠飞帖盟,伫我高峰行。漓俗非所捉,此味如和羹。寿我醴蘸甲,饫我熬屑姜。别来坐成久,感激时拊床。我耄君亦老,无预世短长。向来尘埃迹,如云风扫将。箪瓢足不足,听天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