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镫难留乘马东。
花枝争看袅长红。
衮衣空使斯民恋,绿竹谁歌入相同。
回武事,致年丰。
几多遗爱在湘中。
须知楚水枫林下,不似初闻长乐钟。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爲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爲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贊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贊张浚主战,爲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復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干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谿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鹧鸪天(饯刘恭父)》是宋代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割下马镫难以离去,坐在马上向东行。
花枝们争相观看那婀娜的红装。
华美的衮衣只能让人们留连恋恋,
绿竹林中有谁在歌唱相同的曲调。
回头看,战争事务,国家富强。
多少深情的爱在湘江之间留下。
应当知道,楚江水旁的枫树林下,
不像初次听到长乐钟声的感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张孝祥在饯别刘恭父时所作,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对刘恭父的追思。诗中通过描绘马上行进的场景,表达了割舍不下的离别之情。马镫是骑士的标志,割下马镫意味着离别的决绝和不舍。诗中的花枝和红装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显示了人们对刘恭父的敬重和留恋之情。
诗中提到的华美的衮衣代表着刘恭父的高贵身份,而人们对衮衣的眷恋则表达了他的深厚影响力和受人爱戴的程度。绿竹林中歌唱相同曲调的景象暗喻着刘恭父的品德和才能对人们的影响,使得人们心灵相通,共同歌颂着他。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国家的关注,提到了回归战争事务和国家繁荣昌盛的愿景。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的希望和祝福,同时也暗示了刘恭父对国家的贡献和功绩。
最后两句提到了楚江水旁的枫树林,与开头的马镫形成了呼应。诗人表示,楚江的枫树林下并不能带来与初次听到长乐钟声时相似的震撼和感动。这里可以理解为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再次体验到与刘恭父别离时的深情和不舍。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寄托对刘恭父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繁荣的祝愿,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和对刘恭父的敬重。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比喻手法,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桂楫兰舟谁吊古,往寻美竹潇湘浦。淋漓恨血染秋烟,千载娥皇泪痕苦。当时得之无所施,爱同海底珊瑚枝。金刀横截瘦蛟颈,剜作玲珑箫管吹。骊珠上连星点七,窍窍清圆俱应律。有时提挈坐花前,葛陂老龙眠在膝。世人不知何如名,但见鹿斑碎点琅玕青。掀髯一笑发孤弄,杖头忽作呜呜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回首欲婆娑。淡扫修蛾。盈盈不语奈情何。应恨梅兄矾弟远,云隔山阿。弱水夜寒多。带月曾过。羽衣飞过染余波。白鹤难招归未得,天阔星河。
爱山如爱酒,畏暑如畏虎。出门寻旧游,缺月四更吐。
厌逐京师车马尘,乞为林下水边人。江湖入梦归心壮,道路生辉使节新。岂弟宜民推善政,清闲无讼称天真。如闻此府多迁擢,剩醉西湖烂漫春。
绿枝红萼。江南芳信年年约。竹舆路转溪桥角。晴日烘香,的皪疏篱落。玉台粉面铅华薄。画堂长记深罗幕。惜花老去情犹著。客里惊春,生怕东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