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三山道中)》

抛却山中诗酒窠。
却来官府听笙歌。
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新剑戟,旧风波。
天生予懒奈予何。
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鹧鸪天(三山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抛却山中诗酒窠。
却来官府听笙歌。
闲愁做弄天来大,
白发栽埋日许多。
新剑戟,旧风波。
天生予懒奈予何。
此身已觉浑无事,
却教儿童莫恁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辛弃疾对自己身世和处境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三山道中"指的是旅途中的山道,作者抛却了山中的诗酒欢愉,转而来到官府中欣赏官府的笙歌音乐。然而,他心中仍然充满了闲愁,感叹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和无奈。他的白发已经埋葬了许多日子,经历了许多风波。他认为自己的懒散天生如此,对此他无可奈何。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却不希望儿童们也像他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辛弃疾内心的矛盾和迷茫。他抛却了过去山中的诗酒欢愉,来到官府中欣赏笙歌音乐,但内心的闲愁却无法摆脱。他感慨自己的生活经历了许多风波,年华已逝,白发愈发增多,对自己的懒散和无能感到无可奈何。他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但他又希望儿童们能够有所作为,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整首诗词情感沉郁,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辛弃疾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身能力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警示。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体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内心困惑和挣扎,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 《蜀主芙蓉城》

    芙蓉城上草萋萋,吊古徘徊日欲西。帝子不来花蕊去,荒唐无主乱鸦啼。

  • 《送华山隐归西湖故居》

    方士求仙入沧海,十二城楼定何在?金铜移盘露满天,琪树离离人不采。轩辕高拱圣明居,群仙真人左右趋。青牛谷口迎紫气,白鹤洞中传素书。珊珊鸣佩星辰远,寂寂珠庭云雾虚。修髯如漆古仙子,玉林芙蓉染秋水。九关高塞不可留,归去江湖种兰芷。山头宫殿风玲珑,玄猱飞来千尺松。

  • 《田家》

    堆槃野柿间山梨,酒美鸡肥稻滑匙。妇子团乐常见面,一醉宁识别离悲。

  • 《隐居杂兴》

    生计新来喜有涯,蒔菘栽韭树桑麻。惯眠纸帐三竿日,饱听萍池两部蛙。往事真成看堕甑,凡身安敢望乘槎。一般受用还官样,门外黄蜂为报衙。

  • 《杂书五首》

    一毫不敢昧苍天,生世明年七十年。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

  • 《望江南》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