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清霜菊满丛。
归来高柳絮缠空。
长驱万里山收瘴,径度层波海不风。
阴德遍,岭西东。
天教慈母寿无穷。
遥知今夕称觞处,衣彩还将衣绣同。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爲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爲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贊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贊张浚主战,爲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復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干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谿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鹧鸪天(提刑仲钦行部万里,阅四月而后来归,辄成,为太夫人寿)》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孝祥。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诗词中文译文:
去日清霜菊满丛。
归来高柳絮缠空。
长驱万里山收瘴,
径度层波海不风。
阴德遍,岭西东。
天教慈母寿无穷。
遥知今夕称觞处,
衣彩还将衣绣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提刑仲钦行部万里之行,经历了四个月的辛劳归来,正好赶上了太夫人的寿辰,因此成为了太夫人的寿礼。
首先,诗中描述了作者离开时的情景,用清霜菊满丛来描绘出秋天的景象,暗示了作者离开时的季节。接着,归来时的景象用高柳絮缠空来描绘,表达了归来时春天的氛围,通过描绘不同的季节景象,突出了行程的长途。
接下来,诗中提到长驱万里山收瘴,径度层波海不风。这里描绘了作者行程的艰辛和辽阔,山川和海洋的广袤景象,表现了作者在旅途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然后,诗中写到阴德遍,岭西东,天教慈母寿无穷。这里表达了对太夫人的祝福和祝愿,希望太夫人寿命长久,阴德遍及天下。这也凸显了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关注和重视。
最后,诗中提到遥知今夕称觞处,衣彩还将衣绣同。这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在远方,但依然关注家人的喜庆场合。衣彩还将衣绣同的意思是,即使远在他乡,作者仍然希望能与家人分享喜悦和快乐。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季节变迁和行程的辛苦,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和关切,同时也表达了对太夫人的祝福和祝愿。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感情,又展现了对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关注,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家国情怀。
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幽居。细烧柏子供清坐,明点松肪读道书。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年来自许机心尽,颇怪飞鸥自作疏。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不惜佳人国为倾,髑髅头盖野狐精。丈夫更有何郎粉,老眼须君业镜明。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