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廊水石间。
有谁来共听潺_。
羡君人物东西晋,分我诗名大小山。
穷自乐,懒方闲。
人间路窄酒杯宽。
看君不了痴儿事,又似风流靖长官。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鹧鸪天(吴子似过秋水)》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水长廊水石间,
有谁来共听潺潺。
羡君人物东西晋,
分我诗名大小山。
穷自乐,懒方闲,
人间路窄酒杯宽。
看君不了痴儿事,
又似风流靖长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水长廊为背景,描述了诗人的心情和思考。诗人在水石之间漫步,欣赏着秋水长廊的美景,同时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流转之感。
诗的开头,秋水长廊的景色被描绘出来,水与石相互交错,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接着,诗人自问有谁愿与他一同来共赏这美景,共同聆听水声的潺潺之音。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与他人分享美好时刻的情感。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向东晋时的人物吴子似致敬,羡慕他的才华和成就。然而,诗人自知自己的才名只能与大小山媲美,自嘲地说要分一些给他。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但也透露出对辉煌成就的向往。
接着,诗人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说自己贫穷却快乐,懒散而闲适,暗示了他不愿追求功名利禄,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认为世间的道路狭窄,而酒杯却宽广无边,这里用酒杯来比喻生活的无限可能性,显示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人称赞君子不为琐事所累,又像是风流倜傥的靖长官一般。这里可能是对某位令人钦佩的人物的赞颂,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理想人生的期许。
整首诗以秋水长廊为景,通过描述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优秀人物的崇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辛弃疾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为惭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锦衾。且学志人知白黑,那将好爵动吾心。
吾闻何月卿,逸气欲倾泻。词源浩班扬,诗律薄风雅。想初读书眼,坐阅灯几炧。土生贵适性,安得计用舍。青鞋踏九疑,丝絇远金马。飘然潇湘游,采芷动盈把。吁嗟既忧患,犹得营万瓦。我无茅一庐,劫劫思里社。
真个先生爱睡。睡里百般滋味。转面又翻身,随意十方游戏。游戏。游戏。到了元无一事。
四曲渔人寿烛明,明在水云连处生。倚天若木朝朝艳,照海金波夜夜清。
雨余山色媚晴晖,无呈孤云自在飞。坐到黄昏尤不恶,载将明月满船归。
醉帽不轻飞,秋菊有佳色。自惭群座中,主人犹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