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元谿不见梅)》

千丈清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
穿窈窕,历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点缀风流却少梅。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鹧鸪天(元谿不见梅)》是辛弃疾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千丈清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
野水闲将白影来。

穿窈窕,历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
点缀风流却少梅。

中文译文:
千丈高的清澈溪流声如雷。
柴门都开向水边。
乱云飘散只剩下炊烟,
野水静静地映出白色的影子。

穿行于幽窈的山谷,
历经崔嵬的险峻山峰。
我试着问东林(佛教寺庙)何时栽种梅花,
摇曳的意态虽然有许多竹子,
但点缀风流的却很少梅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致,并以此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辛弃疾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条清澈溪流的景象,溪流之声如同雷鸣震撼人心。柴门开向水边,暗示诗人的居所与大自然的相互融合,展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中出现的乱云和炊烟,以及野水的白影,给人以隐约的景象和感觉,形成了一种富有诗意的意象。乱云剩下的炊烟可能暗示着离别和无常的人事变迁,而野水的白影则展现了一种宁静和恬淡的美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穿行于幽窈山谷,历经险峻的山峰,暗示了自己走过了许多艰难曲折的人生之路。他试着问东林何时栽种梅花,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竹子象征着刚强和不屈的品质,而梅花则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个性。诗人认为虽然动摇的意态有很多竹子,但点缀风流的却很少梅花,暗示了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对于高尚品质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情感的思考。同时,诗中对竹子和梅花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和个性追求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辛弃疾独特的情感和思绪,展现了他的豪放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应製赏花钓鱼》

    万汇嘉亨日,皇心豫宴辰。华林新濯雨,灵沼正涵春。帝幄纷仙花,天钩掷锦鳞。洋洋颁睿唱,赓颂浃簪绅。

  • 《凤》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鸣岐今日见,阿閤伫来翔。

  • 《次韵范少才在峡中寄李季允二首》

    大明临照职方州,汉沔江淮澹若油。剪薙荆榛开跸路,护持杞梓耸岑楼。朝纲人为诸公喜,国体谁知志士愁。谠议胡公不枳和,奉常今说有黄侯。

  • 《送毛君致仕还乡》

    古人避世事,岂问家有无。但言鸿鹄性,不受樊笼拘。公家昔盛时,阡陌连三衢。食廪济寒饿,婚嫁营羁孤。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晚为二千石,得不偿所逋。抚掌不复言,但以文字娱。我恨见公迟,冉冉重霜须。高吟看落笔,剧饮惊倒壶。负罪不自知,适意忘忧虞。忽闻叩天阍,言旋

  • 《上赵使君》

    老气峥嵘盖九州,治声腾涌逐双流。向来置醴蒙殊遇,此日弹冠愧少留。千里山连环故国,中秋月好傍黄楼。不应为米轻乡里,定复还从马少游。

  • 《咏旱三首》

    春雨接梅雨,便有水潦忧。乞晴今几日,又似悯雨求。田苗虽向槁,尚冀什一收。政恐穫稻月,沛淫不能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