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再赋牡丹)》

去岁君家把酒杯。
雪中曾见牡丹开。
而今纨扇薰风里,又见疏枝月下梅。
欢几许,醉方回。
明朝归路有人催。
低声待向他家道,带得歌声满耳来。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鹧鸪天(再赋牡丹)》是宋代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去年在你家,我们举起酒杯。
在雪地中见到盛开的牡丹。
如今在薰风拂面的纨扇中,
又看到疏枝下月色下的梅花。
多少欢乐,醉了才回。
明天一早,有人催促我们回去。
我低声向你家里的人问候,
带着歌声满耳离开。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景的赞叹。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去年在友人家中举杯畅饮,欣赏到雪地中盛开的牡丹花。而现在,在轻风拂面的纨扇中,又看到了疏枝下月色中的梅花。诗人通过牡丹和梅花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春去秋来的感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略带感伤地说明明天一早有人催促离开,但他仍希望能低声向友人家中的人问候,并带着友人的歌声回去。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线,通过对牡丹和梅花的描写,展示了辛弃疾细腻的感受力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诗人以牡丹和梅花作为意象,将友情和美景相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中的牡丹和梅花作为四季花卉的代表,象征着时光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诗人在描述牡丹和梅花时,运用了细腻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花朵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整首诗词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眷恋,并透露出对未来的一丝无奈和忧伤。通过这种方式,辛弃疾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了共鸣,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深远的艺术价值。

  • 《送舒殿丞》

    紫盖亭亭秀荆渚,股分采水穿林莽。尚想当年老阿瞒,燕骑蛇予走先主。

  • 《赠萧少府》

    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闻君秉高节,而得奉清颜。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去诈人无谄,除邪吏息奸。欲知清与洁,明月照澄湾。

  • 《赠吴太博二首》

    银兔频年滞使麾,曲台犹掌一王仪。四巡奏颂推严笔,千牍程书入汉帷。驷里飞觞酣玉液,天街叠鼓候金羁。前期侍从丹涂地,秘殿螟风拂翠緌。

  • 《误国权臣第三》

    苍生倚大臣,此风破南极。开边一何多,至死难塞责。

  •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宿觉庵》

    公说曹溪事,经今六百年。庵基平地筑,碑记远人传。种竹初遮日,蔬岩只欠泉。自当居鼎鼐,岂在学修禅。

  • 《还成都》

    匹马关山不自怜,归来巾几更萧然。剑门南北等为客,木偶东西聊听天。未省繁华宽旅思,可将奔走负流年。夜凉早梦秋风起,催上山阴万里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