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烛星球初试灯。
冰轮碾破碧棱层。
来宵虽道十分满,未必胜如此夜明。
留上客,换瑶觥。
任教楼外晓参横。
春风从旧偏怜我,那更姮娥是故人。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鹧鸪天(正月十四夜)》是一首宋代朱敦儒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凤烛星球初试灯。
冰轮碾破碧棱层。
来宵虽道十分满,
未必胜如此夜明。
留上客,换瑶觥。
任教楼外晓参横。
春风从旧偏怜我,
那更姮娥是故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十四夜的美景。诗人首先以凤烛和星球初试灯来形容灯火初上的夜晚,接着运用冰轮碾破碧棱层的意象,暗示着明亮的月光穿透云层的壮丽景象。尽管这个夜晚被形容为十分明亮,但诗人认为它依然无法超越这样的夜晚的明亮程度。
诗人邀请客人留在身边,共同举起瑶觥(古代的酒杯)畅饮。然后他说自己不必出去参观雪中的晨曦,因为春风依然偏爱他,而且更令人怀念的姮娥(传说中的仙女)就是他的故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中的美景,通过独特的比喻和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个夜晚明亮程度的赞叹。凤烛和星球初试灯的描绘给人以灯火通明的感觉,而冰轮碾破碧棱层的意象则带来了月光照耀下的神秘和壮丽。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这个夜晚的明亮程度超越了一般的明亮夜晚。这种描述使人感受到了冬夜中的宁静和美丽。
诗中的邀请客人留下来共饮,以及表达诗人对春风的偏爱和对故人的怀念,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和情感。整首诗以描绘夜景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线,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意象,将读者带入一种幽静而浪漫的氛围,使人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产生共鸣。
破梦金川月,回头玉树风。烟村涵暮紫,霜叶颤晴红。谋国诸侯在,忘年古道同。乾坤云一片,吾意未终穷。
翠篠横侵鹤膝枝,江南篱落雪残时。杨郎笔下烟岚集,留作晴窗觅句资。
雪云吹尽木阴移,正是先生曳杖时。老挬行将新长犊,空桑卧出寄生枝。医翁暮过囊探药,筮叟晨占手布蓍。谁谓人间足忧患,未妨古俗自熙熙。
高安在南,分自豫章。重山复江,鱼鸟之乡。俗野不文,吏亦怠荒。礼失不知,习为旧常。
百年六十化,念念竟非是。是身如虚空,谁受誉与毁。得酒未举杯,丧我固忘尔。倒床自甘寝,不择菅与绮。
丰沛曾为社稷臣,赐书名画墨犹新。几人同保山河誓,犹自栖栖九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