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

唱得梨园绝代声。
前朝惟数李夫人。
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
西风北客两飘零。
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作者介绍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作品评述

《鹧鸪天》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唱得梨园绝代声。
前朝惟数李夫人。
自从惊破霓裳后,
楚奏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
西风北客两飘零。
尊前忽听当时曲,
侧帽停杯泪满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梨园艺人的歌舞才华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中提到了李夫人,指的是唐代宫廷歌舞艺人李师师,她在前朝时享有盛名。然而,自从霓裳羽衣曲被改编后,楚国的曲艺和吴国的歌舞在扇子里呈现出新的风貌。诗中还描绘了秦山的雁声和越溪的砧声,表达了西风吹拂下北方客人的孤寂和漂泊。最后,诗人在尊前听到当年的曲调,不禁停下侧帽,停止举杯,泪水满满地流满巾巾。

赏析:
《鹧鸪天》是朱敦儒以咏史的方式抒发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梨园艺人的绝代声音、李夫人的辉煌以及霓裳羽衣曲的变革,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艺术的赞美。诗中的秦嶂雁和越溪砧声则呈现了北方客人的孤寂和漂泊,强调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无常。最后,诗人在听到当年的曲调时,情不自禁地停下了动作,泪水满满,流满巾巾,表达了对曲艺黄金时代的眷恋和深深的情感触动。

整首诗抒发了对过去兴盛时代的怀念和对艺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无常。朱敦儒通过描绘音乐与舞蹈的变迁,以及北方客人的孤寂和泪水,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与感伤,使读者在回忆与情感之间产生共鸣。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朱敦儒在宋代文学中的才华与情感表达能力。

  • 《夏人歌》

    江水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于薄。薄亦大兮。四牡跷兮。六辔沃兮。去不善而从善。何不乐兮。

  • 《十报恩 赠段先生 折段字起》

    公物外好生涯。火相逢结大砂。女盘桓看大药。牛哮吼戏灵葩。云铺地丹炉赫,子观天碧眼华。有三生君省悟,中无事步烟霞。

  • 《次韵之秋日雨后韵》

    洺州秋雨后,幽胜可供间。白首留他县,归心绕故山。野泉来竹底,危磴入云间。尚记登高会,重岩细菊斑。

  •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如梦令》

    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树海棠花,昨夜梦魂飞绕。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鸟。

  • 《访西湖》

    东风吹客到西湖,汀草沙禽半识吾。惟欠数间茅屋在,种梅花处伴林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