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

石壁云积渐高。
溪声绕屋几周遭。
自从一两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
殷勤野老苦相邀。
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鹧鸪天》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石壁上的云渐渐积聚得很高,
溪水的声音环绕着房屋绕了几周。
从此以后,一两朵花零乱飘落,
我却喜爱微风摇动着草。
呼唤我的朋友,推荐给他溪水和草。
热忱的野老人苦苦地邀请我。
我拄着拐杖突然躲开了行人,
原来是老翁前来,却径直走过了桥。

诗意和赏析:
《鹧鸪天》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友情的表达为主题,传达了辛弃疾对朋友和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石壁上的云雾积聚得很高,溪水的声音环绕在房屋周围,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里的云雾和溪水声成为整首诗的背景,衬托了后面的情感表达。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两朵花零乱飘落的景象,但作者却喜爱微风摇动着草。这表现了辛弃疾对自然的细微变化的敏感和对微风摇动草的赏识,暗示了他对生活中寻找小乐趣的态度。

后两句呼唤朋友,推荐给他溪水和草,描述了作者推崇友情和乐于与朋友分享美好事物的情感。而“殷勤野老苦相邀”的描写,则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以行人和老翁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作者突然躲开了行人,但当他意识到来者是朋友时,却主动走过桥去与老翁相会,彰显了对友情的热切期待与珍重。

总的来说,《鹧鸪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表达了辛弃疾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与珍视,以及对生活中细小美好的欣赏和追求。

  • 《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

    白首名郎有几人,双旌昼锦不如君。楚江萍暖烘朝日,玉女衣轻挂晓云。极浦仙舟烟澹澹,高秘郡阁叶纷纷。政成更与他州别,从古宜阳重艺文。

  • 《颂证道歌·证道歌》

    佛性戒珠心地印,淫坊酒肆光迥迥。宝寿见他打一拳,从斯脱却劳生病。

  • 《醉落魄》

    鸾孤凤支。而今怎忍轻抛掷。知他别后谁怜惜。一味凄惶,辜负我思忆。云山万叠烟波急。短书频寄征鸿翼。相逢后会知何日。去也奴哥,千万好将息。

  • 《三月四日即景》

    忽忽春将暮,俄过三月三。草谁怜益母,花自媚宜男。乍到寻巢燕,初眠上箔蚕。新茶与稚笋,乡味忆江南。

  • 《喜幼文北归》

    风尘万里损光辉,旧面相逢却讶非。在路定留经处咏,还家犹着去时衣。久留远土虫蛇杂,忽解高罗燕鹄飞。尚念梁园三二客,与君同去不同归。

  • 《桃胶香鬟歌》

    深闺美人春睡起,侧倚银台注秋水。鬅松两鬓雾半垂,欲下犀梳不能理。春云暖雨桃胶香,调兰抹麝试新妆。岂无膏沐污颜色,思此佳人日断肠。君不见望仙结绮螺千斛,隋家但写双蛾绿。白发宫人奈老何,转头依旧庭花曲。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