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

欲上高楼去避愁。
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
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鹧鸪天》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上高楼去避愁,
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
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
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
得似浮云也自由。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辛弃疾内心的痛苦和对命运的思考。他希望通过登高远离忧愁,但忧愁却伴随着他一同登上高楼。他经历了许多变故,亲友们也逐渐苍老。他反思归休与去归休的关系,意味着人们追求封侯功名的同时,也要思考生活的本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如同浮云一样,出处不可预测,但却能自由地飘荡。

赏析:
1. 诗人的内心痛苦:诗中的"愁"象征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困扰,他希望通过登高来摆脱忧愁,但却发现忧愁无处不在,无法摆脱。
2. 时代变迁和人事易故:诗中提到"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易故。诗人感叹岁月流转,亲朋好友也已经老去,这种变故和离别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忧虑和痛苦。
3. 对功名利禄的思考:诗中提到"不成人总要封侯",诗人通过反问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思考。他认为追求权势地位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而是应该考虑人生的真正意义。
4. 生活的自由与无常: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浮云象征生活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诗人希望能够像浮云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超脱尘世之扰。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心境和对人生的反思,展示了对时代变迁和人事易故的感慨,并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批判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直接,给读者以深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山雨》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 《酬幽居闲上人喜及第后见赠》

    九霄心在劳相问,四十年间岂足惊。风动自然云出岫,高僧不用笑浮生。

  • 《此君室》

    先生啸诺余,尝欲访青士。门生可举舆,不必命儿子。

  • 《拜星月慢》

    郡僚间载酒相慰荐,长歌清釂,正尔供愁,客梦栩栩,已飞度四桥烟水外矣。醉余短弄,归日将大书之垂虹。腻叶阴清,孤花香冷,迤逦芳洲春换。薄酒孤吟,怅相知游倦。想人在、絮幕香帘凝望,误认几许,烟樯风幔。芳草天涯,负华堂双燕。记箫声、淡月梨花院。砑笺红、谩写东风怨。

  • 《导引》

    新宫翼翼,钜丽冠神京。金虬蟠绣楹。都人瞻望洪纷处,陆海涌蓬瀛。仙舆缥缈下圆清。彩仗拥天行。熉黄珠幄承灵德,锡羡永升平。

  • 《风入松》

    东风巷陌暮寒骄。灯火闹河桥。胜游忆遍钱塘夜,青鸾远、信断难招。蕙草情随雪尽,梨花梦与云销。客怀先自病无聊。绿酒负金蕉。下帏独拥香篝睡,春城外、玉漏声遥。可惜满街明月,更无人为吹箫。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