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都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辛弃疾对壮丽岁月和战争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壮美的场景和战争的图景,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对当下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壮丽的场景开篇,描述了旌旗拥万夫的气势,壮岁之景使人感叹。接着,描绘了锦襜突骑渡江的情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
第三、四句中,燕兵和汉箭的描写直接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伤亡,银胡和金仆姑则象征着战争中的敌对势力。这些形象的交织,强烈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辛弃疾对过去的追忆和对当下境况的感叹。他回首往事,感慨万分。然而,他并不沉湎于过去,而是积极地面对现实。他说春风不染白髭须,表明自己依然奋发向前,不因岁月的流转而放弃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辛弃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宣示要将万字的平戎策换取东家(指社会)种树书,表达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社会的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的决心和愿望。
这首诗词以雄壮的场景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辛弃疾对战争和岁月的感慨,表达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整首诗词既有豪情壮志,又有深情厚意,具有辛弃疾诗词的典型风格和特点。
月色透窗寒,一夜素衾霜湿。无寐起来搔首,正参横人寂。此心重省已回肠,何况是行役。欲弃利名归去,奈楚天云隔。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城郭人家饯岁寒,裁红剪翠馔春盘。湖滨老圃无时态,绕屋畦蔬向晓看。
须信乾坤如逆旅,都来一梦浮生。夜游秉烛尽欢情。阳春烟景媚,乐事史来并。座上群公皆俊秀,高谈幽赏俱清。飞觞醉月莫辞频。休论金谷罚,七步看诗成。李白清平调辞: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移植于沉香亭前。花方繁开,上乘照夜车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谁为东君掌青律,故将春日连人日。春日雨丝暖融融,人日雪花寒栗栗。雨雪寒暖苦不同,可比交情去就中。仲咸拥炉发歌咏,古风泪破浇漓风。人情离合古来有,召公初亦疑周公。汾阳临淮本雠隙,一旦分兵若亲戚。四公翻覆人不讥,各各操心为邦国。此外譸张多为己,反掌背面如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