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
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登咸通十年进士第,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卒,年七十二(据两《唐书》本传)。补诗一首。
浙上重阳的中文译文:
登高只向北望,菊花辅助照明。
离别之恨初遇佳节,贫居之中只喜欢晴天。
好文章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到,学习农耕的老人都未能成功。
不要叹息边关的隔阂,什么时候才能没有战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浙江地区的重阳节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司空图的感慨和思考。
诗人登高远望,只向北方,期望能够远离尘世纷扰,找到宁静。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诗人用"辅助照明"一词,表示菊花在阳光下灿烂绽放,给人以光明和希望。
诗人提到了离别之恨和贫困生活的现实。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诗人与亲人分离,使得诗人在这个节日里感到无比的思念和悲伤。同时,诗人处于贫穷之中,生活艰辛。然而,诗人依然希望能有一个晴天,因为对于贫居之人来说,晴天是一种稀罕的美好。
诗人借重阳节之际,对文学和农耕经验的思考进行了比较。诗人认为,好的文章需要有合适的时间和环境,才能展现出真正的价值。而他自己学习农耕的努力却未能有所成就,这一点使他深感遗憾。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边关阻隔的感慨。边关的隔阂不仅仅是地理的隔阂,更包含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扰。诗人希望边关不再阻隔人们的往来,追求和平安定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时光,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和困境的不满和期待。
绕西园、粉笼千雉,镜池屏石天造。主人意匠工收拾,华屋落成闻早。输奂巧。望缥缈、五云深处移蓬岛。油幢羽葆。指貔虎长驱,鲸鲲网取,电走捷旗报。铙吹发,回庑连屯饮犒。海山波静烟扫。纶巾萧散环珠履,春满绿杨芳草。人境好。是握穗五翁,福地无尘到。芝书在道。便整顿乾坤
冠苔郁相依,名园花未稀。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赫赫惟皇,如日之光。肃肃惟后,如月之常。礼行一时,明照无疆。天子莅止,畴敢不庄。
高轩数许过三径,日云暮矣殊未来。汤熨病人狂欲走,戏作冷语成优俳。欻思官池颇空闃,况有水花明晚色。人间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须月出。
山绕兴州万叠青,池开近郭百泉并。昔年种柳人安在,累岁开花藕自生。波暖跳鱼闻乐喜,人来野鸭望船鸣。西还过此须终日,为问使君行未行。
侵晨盥栉起,爽气随凉飚。曳杖踏露草,不觉路已遥。水清出沙嘴,烟白横山腰。致爽列群岫,不待西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