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去临过路,柔黄缀树生。
今来归故里,暗绿与楼平。
花起轻飘絮,条声巧啭莺。
因看攀折处,记取别时情。
《折杨柳》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为杨氏。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去临过路,柔黄缀树生。
今来归故里,暗绿与楼平。
花起轻飘絮,条声巧啭莺。
因看攀折处,记取别时情。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离开故乡,再次回到故乡的场景。诗人在诗中通过描写杨柳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离别和重逢的情感。
赏析:
诗词以自然景物杨柳为表象,寄托了诗人对离别与重逢的情感体验。首句“昔去临过路,柔黄缀树生”表明诗人曾经离开故乡,看到了路旁杨柳柔黄的景象。这里的“柔黄缀树生”形容了杨柳嫩黄色的叶子点缀在树枝上,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今来归故里,暗绿与楼平”表达了诗人回到故乡的心情。此刻,杨柳的颜色已经变成了深绿色,与故乡的楼房平齐,形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花起轻飘絮,条声巧啭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柳开始开花,花絮轻飘飞舞,莺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这些景象为诗中的离别和重逢增添了一丝生机和喜悦。
最后两句“因看攀折处,记取别时情”表达了诗人在回到故乡的过程中,看到了曾经攀折杨柳的地方,这让他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对杨柳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重逢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巧妙地表达了人们对离别和重逢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同时,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也为诗意增色,使整首诗具有了生动的形象和美感。
学有青衿聚,亭当绿野开。山川二湖曲,宾友四方来。乡行求如禹,师门欲望回。无轻十室小,长养即高才。
前疏水竹界桑麻,桃李畦分小径斜。山数青黄人住久,路排藜藿客行赊。云寒烟合入长暝,梅懒春催未放花。闻道苍头长儿女,主人游宦不还家。
宜阳刺史才,祖择之维杰。大旱雨一方,尽使焦枯活。公退趣尚深,水石探其绝。长江北岸林,唐有卢子发。曾居此林下,高把簪组脱。岁远成荒墟,佳名讵泯没。有石数尺长,犹是旧时物。况辱泥涂久,实在坚重节。择之渡水见,力为心惨切。万夫一呼聚,挠动雷声揭。地险若驱来,岩谷
重门虽鏁春风入,先坼桃花後李花。赤白斗妍思旧曲,旧声传在五王家。五王不见留华萼,华萼坏来碑缺落。当时李白欲骑黥,醉向江南曾不错。
前村不多地,坐觉阻且长。梅花应已开,鼻观来清香。天公爱衰朽,古木敲鸣珰。僵仆巧耐寒,冰柱生承浆。
莫言名位未相俦,风月何曾阻献酬。前辈不须轻后辈,靖安今日在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