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
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
还似钱塘苏小小,只应回首是卿卿。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李锜辟掌书记,锜抗命,不为草表,几见害。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歷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敬宗立,李逢吉搆之,贬端州司马,徙江州长史,迁滁、寿二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和中,擢浙东观察使。开成初,迁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武宗即位,召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进尚书右僕射,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检校右僕射平章事节度淮南。卒,赠太尉,谥文肃。《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合编为四卷。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真娘墓
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
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
还似钱塘苏小小,只应回首是卿卿。
诗词中文译文:
真娘的墓
一株艳丽的花尽了春城的美景,双树守着门口,草尽忍耐生长。
忧愁的神态随风灯而消散,爱心难以随雨花轻扬。
眉黛随波退去,月亮空挂着蟾蜍的影子,歌声停歇后梁州的尘埃中有梵音传来。
还像钱塘江边的苏小小,只有回首才是你,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绅写给真娘墓的墓志铭。真娘墓是李绅的妻子黄氏的坟墓。诗中表达了李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一株盛开的花,象征着春城的美景,但也暗喻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双树守着门口,象征着李绅对妻子墓地的守望和思念。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李绅在妻子离世后的内心痛苦和忍耐。李绅说,忧愁的状态随风灯而消散,表达了他在烛光下痛苦地思念妻子的心情。爱心难以随雨花轻扬,表达了李绅对妻子深深的爱意无法随着轻轻的雨花而浪漫。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黛眉消退、月亮空挂蟾蜍影子和梁州埃中传来的梵音,这些形象和意象表达了妻子的消失和李绅对妻子的追忆。
最后一句“还像钱塘江边的苏小小,只有回首才是你,我”的表达了李绅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终生不渝的爱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表达,表达了李绅对妻子的怀念和对爱情的坚持和执着。它是一首真挚而动人的诗,展现了李绅的才情和情感,也抒发了人们对于逝去的爱人的思念之情。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