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真珠帘(栽竹)》

翠_夭娇_苍玉。
飞来到、吾庐溪湾山麓。
一笑忽相逢,更解包投宿。
北池之畔西墙曲,与主人、呼青吸绿。
恨我,无天寒翠袖,共倚修竹。
每遇飞雪萧萧,更惊风摵摵,清标可掬。
更与月同来,无半点尘俗。
冬有寒梅闲相伴,春亦有、幽兰相逐。
香足。
才露下霜飞,又有秋菊。

作者介绍

王质,字华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号文中子。通生福祚,终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进士第,制策登科,位终宝鼎令。勉生怡,终渝州司户。怡生潜,扬州天长丞。质则潜之第五子。少负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门。寓居寿春,躬耕以养母,专以讲学为事,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年甫强仕,不求闻达,亲友规之曰:“以华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扬名显亲,非耕稼可致也。”质乃白于母,请赴乡举。

王质的生平

  元和六年,登进士甲科。释褐岭南管记,历佐淮蔡、许昌、梓潼、兴元四府,累奏兼监察御史。入朝为殿中,迁侍御史、户部员外郎。为旧府延荐、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充兴元节度副使。入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

  太和中,王守澄构陷宰相宋申锡。文宗怒,欲加极法。质与常侍崔玄亮雨泣切谏,请付外推,申锡方从轻典。质为中人侧目,执政出为虢州刺史。质射策时,深为李吉甫所器;及德裕为相,甚礼之,事必咨决。寻召为给事中、河南尹。八

  年,为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歙团练观察使。在政三年。开成元年十二月,无疾暴卒,时年六十八,赠左散骑常侍,谥曰定。

  质清廉方雅,为政有声。虽权臣待之厚,而行己有素,不涉朋比之议。在宣城辟崔珦、刘濩、裴夷直、赵丱为从事,皆一代名流。视其所与,人士重之。

作品评述

诗词:《真珠帘(栽竹)》
朝代:宋代
作者:王质

翠_夭娇_苍玉。
飞来到、吾庐溪湾山麓。
一笑忽相逢,更解包投宿。
北池之畔西墙曲,
与主人、呼青吸绿。
恨我,无天寒翠袖,共倚修竹。
每遇飞雪萧萧,
更惊风摵摵,清标可掬。
更与月同来,无半点尘俗。
冬有寒梅闲相伴,
春亦有、幽兰相逐。
香足。才露下霜飞,又有秋菊。

中文译文:
翠绿的竹子婀娜多姿,
从远方飞来,到我庐山溪湾山麓。
一笑间突然相遇,更解开行囊住宿。
在北池畔的西墙弯曲处,
与主人一起呼吸青翠。
可惜我没有像竹子那样天寒时有翠绿的袖子,
只能依靠修竹为伴。
每当遇到飞雪纷飞,
更加惊讶风轻拂,清晰可见。
与月亮一同到来,没有一点尘俗之气。
冬天有寒梅,闲适相伴,
春天也有幽兰,相互追随。
香气浓郁。刚露出霜的时候飞舞,又有秋菊的美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述竹子为主题,描绘了竹子的生动形象和与诗人的亲近关系。诗中以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描绘了竹子的特点,如"翠绿的竹子婀娜多姿"、"飞来到、吾庐溪湾山麓",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灵动。诗人与竹子相遇,彼此之间产生了一种亲密感,诗中写道"一笑忽相逢,更解包投宿",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亲近。

诗中通过对竹子与自然景物的结合来表达对清新自然的向往和赞美,如"与主人、呼青吸绿",描述了竹子与主人一起呼吸自然之间的清新空气。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竹子的羡慕之情,希望自己能像竹子一样具有纯净和高洁的品质,"恨我,无天寒翠袖,共倚修竹"。这种对竹子的赞美和向往,也可以理解为对纯朴和高尚品质的追求。

诗中也运用了季节意象,描绘了竹子在不同季节的景象,如"每遇飞雪萧萧,更惊风摵摵,清标可掬",表达了竹子在冬天的美丽和与自然的亲近。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冬天的寒梅和春天的幽兰,展现了竹子作为一种常青植物的坚韧和生命力。

整首诗以对自然界竹子的描绘和赞美为主题,通过对竹子与自然的融合和对季节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新自然、纯洁高尚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形容词和动词的丰富描写,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同时,诗人通过将自己与竹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竹子的羡慕和向往,希望能以竹子的品质为榜样。整首诗以细腻而唯美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竹子的魅力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寄微之三首》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有山万丈高,有江千里阔。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今君在通州,我过

  • 《熙宁蜡祭十三首》

    美若休德,民和几岂。稼樯云施,其积如墉。惠我四国,先樯之功。祭之百种,来享来崇。

  • 《临江仙(与同官饮于海棠花下,烧烛照花即席赋)》

    自有天然真富贵,本来不为人妍。谨将醉眼著繁边。更擎高烛照,惊搅夜深眠。花不能言还自笑,何须有许多般。满空明月四垂天。柳边红沁露,竹外翠微烟。

  • 《重游禅林寺》

    不到禅林又几春,依然风景自清新。竹窗松迳幽深处,只有黄花认着人。

  • 《和乐天赠杨秘书》

    旧与杨郎在帝城,搜天斡地觅诗情。曾因并句甘称小,不为论年便唤兄。刮骨直穿由苦斗,梦肠翻出暂闲行。因君投赠还相和,老去那能竞底名。

  • 《筠州同陈主簿游园》

    一见情先熟,相同野外行。林园仙士守,笔砚小童擎。鸟上阶除近,冰悬石窦明。知君吟易就,清思逼寒生。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