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雪号风苦战贫,纸窗迎日稍知春。
正如薝蔔林中坐,更对芙蓉城里人。
昨想玉堂空冷彻,谁分银榼送清醇。
海山知有东南角,正看归鸿作小颦。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写的,题为《正月八日招王子高饮和王晋卿》。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屋雪号风苦战贫,
纸窗迎日稍知春。
正如薝蔔林中坐,
更对芙蓉城里人。
昨想玉堂空冷彻,
谁分银榼送清醇。
海山知有东南角,
正看归鸿作小颦。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正月八日邀请王子高和王晋卿共饮时写的。诗人以自己贫寒的境遇形容屋内的风雪,但纸窗透进的阳光稍稍宣告春天的临近。诗人把自己比作薝蔔林中的一株,与芙蓉城里的人们相对而坐,表达了自己处境的孤寂与无奈。
诗人回忆起昨天心中的思虑,感叹玉堂寒冷而空荡,没有人分享清酒的美味。然而,海山却知道东南角上有人正在期待着他的归来,这让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借助冬日的景象,将自己的贫困境遇与外界的春天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自身的孤独和无奈。通过“薝蔔林中坐”和“芙蓉城里人”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与世界的隔离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思绪,描述了玉堂冷清和没有人分享酒宴的情景,表现出对温暖和友谊的渴望。然而,最后两句“海山知有东南角,正看归鸿作小颦”,以一种暗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即使处境艰难,他仍然相信自己会有归宿。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和意象,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它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舍北有渔矶,下临清溪流,柳阴出朱桥,莲浦横兰舟。蓴丝二三亩,采掇供晨羞;鱼虾虽琐细,亦足赡吾州。人生常如此,安用万户侯?绿蓑幸可买,金印非所求。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风柔日薄江村路。一鞭又逐春光去。胡蝶作团飞。竹间桃李枝。醉魂招不得。一半随春色。桃李□无多。其如风日何。
酌君以荆州鱼枕之蕉,赠君以宣城鼠须之管。酒如长虹饮沧海,笔若骏马驰平◇。爱君尚少力方豪,嗟我久衰欢渐鲜。文章惊世知名早,意气论交相得晚。鱼枕蕉,一举十分当覆盏。鼠须管,为物虽微情不浅。新诗醉墨时一挥,别後寄我无辞远。
公衮殊相念,奇书寄布衣。此心才动处,万善要同归。本旨详敷衍,奎题重发挥。应怜蘧伯玉,投老始知非。
西风吹雨洗林庐,夜深凉气生庭除。呼童为我扫籧篨,便欲拂拭红氍毹。冠巾三肃傅头颅,絺绤轻利体不濡。似觉礼法由吾徒,寝甘食美增腹腴。床头有酒不用沽,更烦黄菊催红萸。一秋办取三百壶,二三佳友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