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川同色及春时,不报人知也自知。
此日不须题岁月,一回来作一篇诗。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正月九日携儿侄游宝庆寺》
朝代:宋代
作者:王洋
译文:
春天的时候,花川河的颜色如同此刻一样美丽,我明白这美景无需向他人报告,自己心知肚明。这一天不必留下岁月的记忆,只需写一首诗,以此纪念我的归来。
诗意:
《正月九日携儿侄游宝庆寺》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月正月带着儿子和侄子游览宝庆寺的情景。诗人感叹春天的美景,认识到美丽之处不需要向他人展示,而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他认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并不需要留下具体的记忆,只需要以一首诗的形式表达对归来的纪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和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花川河的美丽景色,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欣赏。他强调美丽的价值不在于他人的认可,而是自己心知肚明。这种内心的体验使他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选择了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整首诗行简短,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中瞬间的深刻感受。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传递了作者的真挚情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蕉荔漫山雾雨繁,虬须客子悔南辕。久留闽囝谁堪语,却忆番君可与言。豪杰虽穷留气在,圣贤不死有书存。归时洗换征衣了,拣个深山紧闭门。
莲幕遥临黑水津,櫜鞬无事但寻春。梁王司马非孙武,且免宫中斩美人。
于昭上穹,临下有光。羽翼五佐,周流八荒。谁其飨之,时文对扬。虞经夏典,兹礼未遑。黑帝旋驭,青躔导日。金箓上玄,玉堂初吉。钩陈夕次,銮和先跸。蔼蔼群灵,昭昭咸秩。帝临中坛,受釐元神。皇灵萃止,羽旄肃陈。摄提运衡,招摇移轮。光光宇宙,电耀雷震。夜如何其,明星煌
明月池边酌玉罍,玉罍未倒玉山颓。秋风吹断华胥梦,卧看飞云过岭来。
著书天岂易乎云,不自鞭心不策勋。望道初犹未之见,言天终可得而闻。囿于有极非皇极,概以无文是至文。万一未能全免俗,宁为八卦易三坟。
丹砂漆盘盛井水,冷浸半坼山樱花。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刘郎居南我居北,陌上泥开天正黑。风吹蜡烛烧未明,素丝作履惜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