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书生业读书,荻篱葛蔓避人居。
最怜无奈穷耽酒,时遣羸童致一壶。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正月十八日四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下书生业读书,
荻篱葛蔓避人居。
最怜无奈穷耽酒,
时遣羸童致一壶。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山下的书生,专心致志地读书。他选择了避开繁忙的人群,居住在荻篱葛蔓间。然而,他最令人怜悯的是他贫困的状况,只能沉湎于酒中。然而,他偶尔会派遣一个瘦弱的童子送去一壶酒。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困但勤奋读书的书生的生活情景。作者通过将书生的居所设定在山下的荻篱葛蔓间,强调了他远离喧嚣尘世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诗中的"穷耽酒"一句表达了书生贫困的现实,酒成为他排遣寂寞和困苦的一种方式。然而,他并不沉溺于酒,而是偶尔派遣羸弱的童子送去一壶酒,显示出他的善良和慷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书生的坚韧与追求,以及他在贫困中仍能保持乐观和善良的品质。这种对清贫生活的坚守和内心的宁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和追求。
寒炉火冷浮青烟,劲风刮面如戈鋋。凝阴不动天欲雪,竟日兀兀成拘挛。广文才名四十年,天寒坐客犹无毡。参军官小技能薄,寂寞冷坐诚宜然。忘形杜老偶相觅,传呼歌舞开华筵。嗟予简书固可畏,不得对饮檐花前。谩有糟浆逆人鼻,汝阳口角空流涎。可能更似苏司业,只与时时送酒钱。
山蔽晴空望自遥,树开小道紫骝骄。沿溪飞盖传清荫,四野欢声拥海潮。
小疾如闲乐,微凉与睡宜。瞢腾如欲觉,展转复多时。四壁人声寂,疏帘日影移。诗囊与药里,一步不相离。
入门虽较小,中却是壶天。委曲松篁迳,清新锦绣篇。蟠胸有丘壑,随处是林泉。更读鳌峰句,风流似谪仙。
销铄玄微万境空,衔花百鸟谩寻踪。莫教顽坐精灵窟,门锁乱云千万里。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