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纸被歌训行童》

一片白云挂在身,披时不许染红尘。
轻罗细想应难比,重锦寻思未可亲。
岂非颜色白如玉,成现都卢只一幅。
红窗妖艳见低头,六贼三尸尽降伏。
日充衣,夜得盖,不长不短也不大。
世人问我何处寻,蔡伦弟子将来卖。
买得将来披,不许邪魔罔两知。
解向市廛遮云雨,要与闲人隔是非。
纵颠狂,任落魄,披入村中人恶恶。
直饶紫绶与金章,我也未肯轻轻博。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纸被歌训行童》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其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片白云挂在身,披时不许染红尘。
轻罗细想应难比,重锦寻思未可亲。
岂非颜色白如玉,成现都卢只一幅。
红窗妖艳见低头,六贼三尸尽降伏。
日充衣,夜得盖,不长不短也不大。
世人问我何处寻,蔡伦弟子将来卖。
买得将来披,不许邪魔罔两知。
解向市廛遮云雨,要与闲人隔是非。
纵颠狂,任落魄,披入村中人恶恶。
直饶紫绶与金章,我也未肯轻轻博。

诗意和赏析:
《纸被歌训行童》以纸被为载体,通过描述纸被的材质、颜色和用途,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清净心境的追求。

诗中以白云、轻罗、重锦等形容词描绘纸被的质感和纯洁性,与红尘相对照,表现了纸被避世的意愿。纸被的颜色如同白玉一样纯白无瑕,与浮华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红窗妖艳的景象低头不敢观看,象征着纸被的清高和超脱。六贼和三尸的降伏,暗示纸被可以抵挡邪恶的侵袭,保护内心的宁静。

诗中还描述了纸被在日夜间的使用,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和适度。世人询问作者纸被的来源,作者将来由蔡伦的弟子制作并售卖,这体现了纸被的珍贵和独特性。

最后几句诗中,作者提到纸被的使用可以遮云蔽雨,与闲人隔离是非,使人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和是非之地,达到心灵的宁静。即使在村中被人恶言恶语所指,作者也坦然接受,表现出他对外界评价和批评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以纸被为象征,通过对纸被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纯洁、宁静和超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回避和无所畏惧的心态。这种追求和心态在宋代的文人中较为常见,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对诗人的影响。

  • 《黄鹤》

    子晋升真后,茅君谒帝初。灵风翔羽葆,舒辔耸云裾。凌虚前虎节,方驾后龙舆。平旦辞龟岭,禺中过凤虚。故里频迁改,山川遽有无。当时武昌水,清浅转城隅。

  • 《次花翁喜雪快晴韵》

    何人急急走灵符,扶醒摐摐十万夫。隘巷未收穿履迹,短檐已倚晒书儒。日开雪色如翻手,景属诗家费捻须。起望四山新入画,翠屏半是粉成图。

  • 《中秋前偶题》

    百岁中秋几月明,长先十日候阴晴。清负不觉传三鼓,又恐冰轮碾女城。

  • 《高宗皇帝挽词五首》

    草昧千龄旦,飚回九县尘。皇天开我宋,丹极下真人。指顾山河定,欢呼历数新。断鳌重立极,更与物为春。

  • 《谒金门(用赵帐干韵)》

    烟漠漠。醉里看春都错。过了清明迟一著。牡丹重约摸。 晓日渐明檐角。天与芳辰难却。驻得韶华元有药。桃源谁共约。

  • 《杏花天》

    镂冰翦玉工夫费。做六出、飞花乱坠,舞风情态谁相似。算只有、江梅可比。极目处、_瑶万里。海天阔、清寒似水。从教高卷珠帘起。看三白、年丰瑞气。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