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芥声名早岁驰,白头有蕴未全施。
向来茂草无留讼,是处甘棠有去思。
才术旧闻优少赣,交游賸欲赖当时。
谁知沱水歌来暮,翻作西城薤露诗。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知郡郑公挽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郑公为挽词对象,表达了诗人对郑公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诗词中的“合芥声名早岁驰,白头有蕴未全施”表达了郑公在早年就有出众的才名,然而在晚年仍有未能完全展现的才华。这句诗意蕴含着对郑公早年辉煌的赞叹,同时也抒发了对其晚年命运的惋惜。
接下来的“向来茂草无留讼,是处甘棠有去思”描绘了郑公一生清廉无私的品德和对家国的忠诚。他在政治上不与人争斗,不留下任何争议,而是心怀对家园的思念,寄托了对郑公高尚品德的赞美。
诗的后半部分“才术旧闻优少赣,交游賸欲赖当时。谁知沱水歌来暮,翻作西城薤露诗”将视角转向了诗人自身。诗人回忆起与郑公的交往,郑公的才华在当时备受称赞,而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曾使诗人受益匪浅。然而,如今郑公已经逝去,诗人独自在寂静的夜晚思念着郑公,写下这首《知郡郑公挽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郑公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郑公才华和品德的敬佩,以及对逝去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写郑公的早年才华、廉洁和对家园的思念,表达了对郑公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逝去友谊的怀念,又有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感慨。
石上悬琴琴醉寒,五更三点是谁弹?清音流出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
万木总柔翠,况复新晴时。日色照欲动,山气敛还迟。望之如何揽,举袂随风吹。
尽把天工付祝融,东皇归去太华宫。稜稜山色耸苍玉,湛湛波光浸碧铜。杨柳入天鸠要雨,海棠落地蝶嫌风。好将杖屦西园看,万紫千红一夜空。
姑苏台枕吴江水,层级鳞差向天倚。秋高露白万林空,低望吴田三百里。当时雄盛如何比,千仞无根立平地。台前夹月吹玉鸾,台上迎凉撼金翠。银河倒泻君王醉,滟酒峨冠眄西子。宫娃酣态舞娉婷,香飙四飒青城坠。伍员结舌长嘘嚱,忠谏无因到君耳。城乌啼尽海霞销,深掩金屏日高睡。
少年湖海误加鞭,久戍归欤暂息肩。时有故山来梦里,更无愁绪到吟边。晨餐全仰数畦菜,岁计尤逋二顷田。闲倚瘦筇长啸处,此身疑是结绳前。
竹炉听雪坐蒲团,长笑诗人不耐寒。未办貂裘走南陌,肯来高处一凭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