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屏盖障一寻方,南设钓帘北置床。
侧座对敷红絮暖,仰窗分启碧纱凉。
毡庐易以梅烝坏,锦幄终於草野妨。
楚谷越藤真自称,每糊因得减书囊。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纸暖合》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联屏盖障一寻方,
南设钓帘北置床。
侧座对敷红絮暖,
仰窗分启碧纱凉。
毡庐易以梅烝坏,
锦幄终於草野妨。
楚谷越藤真自称,
每糊因得减书囊。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温馨的生活场景。诗中描绘了一位文人的居所,通过纸、屏风、帘子、床榻、窗户等物品的摆设和使用,展示了一种雅致而舒适的生活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室内的温暖和室外的凉爽,以及居所中的物品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通过描绘屏风、帘子、床榻等物品的布置,诗人创造出了一个雅致而温暖的居住环境。联屏、钓帘、红絮、碧纱等形象的运用,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感受上的舒适。
诗中的"毡庐易以梅烝坏,锦幄终於草野妨"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物品的衰败。毡庐和锦幄都是诗人居所中的物品,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逐渐破损和荒废。这种描写给人一种岁月更迭、物是人非的感叹,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深切体验。
最后两句"楚谷越藤真自称,每糊因得减书囊"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居所中的学问修养。楚谷和越藤都是古代文人喜欢的植物,它们象征着文人的自称和修养。每次糊窗以防蚊虫进入,也因此得以减少书囊中的书籍。这种描写展示了诗人在深居简出的生活中,以读书为乐和修身养性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居所的细节以及诗人对物品和环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宁静、温馨和修养的生活状态。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同时透露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修身养性的思考。
酒酣侑坐展博局,分曹并进角马足。过关验齿出天衢,入关未掩绕日轴。十骥并驱纵来往,一将折箠制起伏。击前叠后看腾骧,避堑守狭良局促。缓时秘若出门殿,妙处正须蚁封逐。孙膑能令田忌胜,诸人徐贺塞翁福。障泥在前解则行,杜蘅可采带宜速。莫疑檀溪坠三丈,终使青云成一蹴。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平生老兄弟,岁晚共婆娑。苏氏推同叔,程家说二哥。
野寺寒塘晓,游人一梦分。钟残数树月,僧起半岩云。宿鸟惊初见,幽泉落不闻。吟余凭前槛,红叶下纷纷。
伏阁朝廷一谏官,白头武将亦欢颜。要知此喜非私喜,为救孤忠去巨奸。
高才沐新诗,笔力回万牛。讽我挽河汉,溥将膏泽流。吾闻天甚仁,爱民颁九畴。人间失彝叙,乃有偏毗忧。列星但随旋,一气同浮游。讵敢弄天柄,私恩回旱头。胡不自修德,和气浃九州。奚烦雕肾肠,诗章远相求。君其谕乡邻,此外无良谋。尚几驻车骈,俯为观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