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至扬州》

海云渺渺楚天头,满路胡尘不自由。
若使一朝俘上去,不如制命死扬州。

作者介绍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至扬州》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上的云彩漂浮在楚天的尽头,
满路都是胡人的尘土,无法自由。
如果被俘虏上了敌方的船,
不如宁愿选择死在扬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文天祥在战乱时期对扬州的思念和忠诚。诗中的海云和胡尘象征着战乱和敌人的入侵,而扬州则代表着作者的家乡和自由之地。作者表达了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被俘虏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赏析:
《至扬州》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通过描绘海云和胡尘,作者将战乱的残酷和自由的渴望形象化地展现出来。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屈服的坚定信念,彰显了他对家乡和国家的忠诚。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独特,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这首诗词体现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由的追求,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国家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这首诗词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诵和赞颂。

  • 《杂感》

    雨霁花无几,愁多酒不支。凄凉数声笛,零乱一枰棋,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何人知壮士,击筑有余悲!

  • 《越问·良牧》

    自大驾之西幸兮,府遂为於近藩。赐行殿为府治兮,暨泽牧之惟艰。张毗陵首当是选兮,实股肱之旧弼。仍土阶之素规兮,因旧宇以为安。朱忠靖继剖符兮,屹具瞻於岩石。越忠简亦相望兮,凛清风而独寒。忠定王之来镇兮,当乾道之四禩。捐帑以置义租兮,闢宫而祠先贤。谅棠阴之蔽芾兮

  • 《挽回倅》

    耐官丞相山河业,靖国帘帷社稷勋。四姓风流传学问,三朝润泽庆来云。重车折轴人何力,积阀传家子有文。史笔它时汗清简,左师家谱绍清芬。

  • 《赠卫尉宋卿二十二丈》

    性情和雅得天真,卿寺鳌头任屈伸。三品且随前宰相,重瞳偏认旧词臣。宿斋院冷琴横膝,朝退门闲鹤伴身。多少抠衣门弟子,侧聆还望秉陶钧。

  • 《虞美人》

    轻红短白东城路。忆得分襟处。柳丝无赖舞春柔。不系离人只解、系离愁。如今花谢春将老。柳下无人到。月明门外子规啼。唤得人愁争似、唤人归。

  • 《感皇恩 捧读雪楼宪使岁寒亭记, 节之?》

    寻丈岁寒亭,何多环侍。烟节雪?万青士。旄头铁甲,更两苍官为帅。落成天雨雪、皆奇事。不独玄冬,偏生幽思。六月清风失炎炽。三年转烛,君去岂无人至。惟应无坐啸、文章使。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