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至扬州》

吾戴吾头向广陵,仰天无告可怜生。
争如负命投东海,犹会乘风近玉京。

作者介绍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至扬州》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戴着我的头向广陵,
仰望天空,无处诉说可怜的生活。
与其忍受命运的压迫,不如投身东海,
即使如此,也能乘风接近玉京(指天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困境的无奈和对命运的反抗。文天祥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他感叹自己的生活困顿,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他仍然希望能够通过勇敢的行动,追求自由和幸福。

赏析:
《至扬州》是文天祥在被金朝囚禁期间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的广陵指的是扬州,而东海和玉京则象征着远离尘世的自由和幸福。通过将自己的命运与东海和玉京相对比,文天祥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尽管他身处囹圄,但他仍然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并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态度。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文天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它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命运的反抗。这首诗词在宋代以及后来的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诵和赞美。

  • 《赴举出山留寄山居郑参军》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 《侄孙诗》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 《宝冠寺》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 《金谷园》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 《长安路(一作韩翃诗)》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 《日出吟》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