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直夜》

缭垣峣阙庆云深,画烛熏炉对拥衾。
三殿夜签传漏箭,九秋霜籁入风琴。
阶前槁叶惊寒雨,天际孤鸿答迥砧。
欹枕便成鱼鸟梦,岂知名路有机心。

作者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作品评述

《直夜》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缭垣峣阙庆云深,
画烛熏炉对拥衾。
三殿夜签传漏箭,
九秋霜籁入风琴。
阶前槁叶惊寒雨,
天际孤鸿答迥砧。
欹枕便成鱼鸟梦,
岂知名路有机心。

译文:
缭绕的墙垣高耸,宫阙庆典云深处,
画烛熏香炉,对面拥着衾被。
三殿夜间传来签文,时间已漏箭,
九秋的霜风声混入风琴声。
台阶前枯叶惊扰着寒雨,
天际上的孤雁回答着回音槌。
侧身枕着枕头,就成了鱼鸟之梦,
岂料名路上竟有机心之人。

诗意:
《直夜》描绘了一个安静宁谧的夜晚场景。诗中展现了宫阙中的庆典氛围,画烛熏香炉,床榻相对,营造出一种温馨和平静的气氛。夜晚传来三殿签文,时间已经过去,九秋的霜风声混合着风琴的声音。诗人注意到阶前的枯叶惊扰着寒雨,远处天际上的孤雁回答着回音槌的声音。最后,诗人以侧身枕着枕头,进入了鱼鸟之梦的意境,但他未意识到名利之路上可能存在心机之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宫阙中的庆典和温馨的气氛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境界,与外界的世俗之事相隔绝。夜晚的时间流逝提醒人们珍惜时光,而九秋的霜风和风琴声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音乐。枯叶惊扰的寒雨和孤雁的回应,以及诗人进入鱼鸟之梦的意象,都增加了诗词的意境深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疑虑,暗示了世事的变幻和人心的复杂性。

整首诗词以清新、寂静的笔触展现了宋代诗人独有的意境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名利浮沉的思考和警示,以及对人心复杂性的认识。这首诗词在描绘细腻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一种静心思考的氛围,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人性的深思。

  • 《次韵邵子文感春之什》

    池塘不似昔年春,蝶乱蜂狂更恼人。莫傍花丛看婉娩,且怀诗卷诵清新。山林祗管萦魂梦,寰宇无端变劫尘。遥想江东忧未歇,可能熟醉巧谋身。

  • 《醉题埭西酒家》

    桑麻蒙翳不通邻,耽酒颓然一老民。遣客方眠那是醉?有衣可典未为贫。晒翎斜日鸥来熟,印迹平沙雁到新。君看此间何境界,痴人犹说吐车茵。

  • 《过洛阳赠亲旧》

    古来无奈洛阳尘,兴属今朝谁与亲。河岳新秋初过雁,园林晓月远行人。波声有喜咸通汴,云影相随直到秦。白笋紫姜勤故旧,公孙出仕独堪嗔。

  • 《还涂临渚》

    绿水缬清波。青山绣芳质。落景皎晚阴。残花绮余日。白沙澹无际。青山眇如一。伤此物运移。惆怅望还律。白水田外明。孤岭松上出。即趣佳可淹。淹留非下秩。

  • 《横吹曲辞·入关》

    河上微风来,关头树初湿。今朝关城吏,又见孤客入。上国谁与期,西来徒自急。

  • 《七夕对雨》

    门无辙迹草偏青,屋带秋山意转清。打梦易惊棋雹响,载愁不去酒船轻。幸无帘幕妨云影,尚欠芭蕉赠雨声。欲送星鸾过桥去,夜深河汉未分明。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