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登高野客伤,悲笳声里过重阳。
正须击剑论《孤愤》,何暇携壶举一觞!白骨不埋新战恨,黄花空发旧枝香。
寒烟冷日东篱下,西望柴桑路更长。
《至正戊戌九日感怀》是元代叶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急登高野客伤,
悲笳声里过重阳。
正须击剑论《孤愤》,
何暇携壶举一觞!
白骨不埋新战恨,
黄花空发旧枝香。
寒烟冷日东篱下,
西望柴桑路更长。
译文:
风急迅猛,登高的野客伤感万分,
悲凉的笳声中度过了重阳节。
现在正是应该击剑讨论《孤愤》的时候,
哪有时间携带酒壶举杯庆祝!
那些尚未埋葬的白骨仍然怀着新的战斗之恨,
黄花虽然绽放,但已不再散发过去的芬芳。
在寒冷的烟雾和冰冷的阳光下,我站在东边的篱笆下,
向西望去,柴桑的路似乎更加漫长。
诗意和赏析:
《至正戊戌九日感怀》描绘了元代的社会动荡和诗人内心的忧愁之情。诗人以野客的身份登高远眺,感叹风势的急速,象征着时局的紧张和不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诗中的重阳节象征着团圆和欢乐,然而悲凉的笳声却将诗人带入了伤感的氛围中,揭示出他对时代的失望和对生活的痛苦。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战斗的厌倦之情。白骨不埋代表着历史的未埋葬之痛,诗人感叹新的战斗恨意不断涌现。黄花虽然开放,但已经失去了过去的香气,象征着社会的衰败和人们的苦难。诗人站在东边的篱笆下,寒冷的烟雾和冷漠的阳光环绕,西方的柴桑之路越发漫长,暗示着困境和无尽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对动荡时代和个人遭遇的痛苦和忧愁。诗人的内心感叹和对现实的反思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展现出元代诗歌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东都有人持汉斧,南国无人系周圄。未从刀锯宥者三,先即桁杨听之五。五三异念同一仁,圣贤典故公日新。心从仁上勘得道,笔与民间点为春。百未试一刑几厝,忘其劳绩况恩数。天语疑由公出然,公心默与天通故。持平已遂留何须,责难未了归可图。课效九章三章外,游心千古万古初。
动步忧多事,将行问四邻。深山不畏虎,当路却防人。豪富田园废,疲羸屋舍新。自惭为旅客,无计避烟尘。
楚江复为客,征棹方悠悠。故人悯追送,置酒此南洲。平生亦何恨,夙昔在林丘。违此乡山别,长谣去国愁。
不见片时霎,魂梦镇相随著。因甚近新无据,误窃香深约。思量模样忔憎儿,恶又怎生恶。终待共伊相见,与佯佯奚落。
跛子年来,形容何似,俨然一部髭须。世间许大,拐上做工夫。选甚南州北县,逢著处、酒满葫芦。醺醺醉,不知明日,何处度朝晡。洛阳,花看了,归来帝里,一事全无。又远与瓠羹,再作门徒。蓦地思量下水,浪纲上、芦席横铺。呵呵笑,睢阳门外,有个大南湖。
王氏之鬻他帖也,有纸缫其间。予见其粉墨阑珊,既磨而残。而考其氏名,辄长忾而永叹。曰予闻这丛谈,是与忠惠者若是班乎。今验其字体,则豪放而具骨力,激越而竞波澜。使名节足以齐驰,亦何羡乎二难。然而所产所趋,其视忠惠,何啻污池之于泰山。故虽鬻驵尚得而唾弃之,世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