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志趣漫无求,蠖屈乡关七十秋。
不把楞伽堆案上,每将周易置床头。
天庭纶告荣初命,子舍安车互两州。
云水俄惊遗宝剑,幽扉欲启涕横流。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爲祕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着《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致政宣义王公挽歌辞》是宋代文人葛立方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生志趣漫无求,
蠖屈乡关七十秋。
不把楞伽堆案上,
每将周易置床头。
天庭纶告荣初命,
子舍安车互两州。
云水俄惊遗宝剑,
幽扉欲启涕横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葛立方平生志向的无求无欲,以及他对政治宣义王公的追思和挽歌之情。作者在这七十年的乡村生活中,不以名利为心,不关心权谋之事,而是将楞伽经文堆放在案头,将周易经典摆放在床头,表达了他对于修身养性、研究经典的追求。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未让他远离政治,天庭传来消息,要他去官任,他辞别了家人,安顿好互相扶持的两州,但仍然难以割舍对宝剑、对荣誉的眷恋,心中涌起悲伤之情,仿佛要打开幽扉,涕泪横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先,作者以“平生志趣漫无求”来表达自己不追求世俗名利的心态,他对个人修养和经典文化的追求更胜于政治权谋。其次,通过“楞伽堆案上”和“周易置床头”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佛教和道家经典的研究和崇尚,凸显了他对于修身养性的追求。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作者对于荣誉和权力的内心挣扎,他虽然远离政治,但对于宝剑和官职仍有眷恋之情。最后两句“幽扉欲启涕横流”,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和眷恋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葛立方对政治和人生的思考。他追求修身养性的境界,但又无法完全割舍对权力和荣誉的向往,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这首诗词富有情感和思想性。
落花如雪鬓如霜,醉把花看益自伤。少日为名多检束,长年无兴可颠狂。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长。何事同生壬子岁,老于崔相及刘郎。
宝鸭香凝袖。
溪草林花争碧红,伤心黄壤閟芳容。短松明月易陈迹,断雨残云难觅踪。伊昔老盆常共酌,即今败絮倩谁缝。臼间一斗仓陈粟,薄暮归来独自舂。
鸟啼花笑暖纷纷,路入青云白石门。君到前头好看好,老僧或恐是茆君。
桃萼新香梅落后。暗叶藏鸦,苒苒垂亭牖。舞困低迷如著酒。乱丝偏近游人手。雨过朦胧斜日透。客舍青青,特地添明秀。莫话扬鞭回别首。渭城荒远无交旧。
花柳春全盛,池塘燕学飞。脕晴还小立,暮色不能归。草远天无壁,苔深水有衣。山居自清绝,不必扣禅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