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扬扬,油油其蒙。
望我以雨,卒从以风。
云之油油,扬扬其去。
我挽不可,泣立以伫。
终风不休,终云不留。
不雨我田,不谷我收。
岩岩南山,有川其下。
徒我必云,不能必雨。
蓁蓁者林,有越而樛。
人伐以归,我徂安休。
嗟今之人,顾己是求。
有颀者木,曷为而材。
大折以薪,小生何哉。
嗟今之人,谁同我哀。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终风操》是一首宋代王令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终风操
云之扬扬,油油其蒙。
望我以雨,卒从以风。
云之油油,扬扬其去。
我挽不可,泣立以伫。
终风不休,终云不留。
不雨我田,不谷我收。
岩岩南山,有川其下。
徒我必云,不能必雨。
蓁蓁者林,有越而樛。
人伐以归,我徂安休。
嗟今之人,顾己是求。
有颀者木,曷为而材。
大折以薪,小生何哉。
嗟今之人,谁同我哀。
译文:
飘扬的云彩,浓浓地遮蔽天空。
期望着给我带来雨水,结果只有风吹过。
浓密的云彩,逐渐飘散而去。
我无法挽留,只能站立流泪。
终日不停的风,永远的云不留。
不给我的田地带来雨水,不让我收获庄稼。
高耸的南山,流淌着一条河流。
只是我必须看到云彩,却不能必得雨水。
郁郁葱葱的林木,有人砍伐带回家。
而我却无处安息。
唉,现在的人啊,只关心自己的需求。
高大挺拔的树木,为何要被用来做什么?
大树被砍断作为柴火,小树又何幸呢?
唉,现在的人啊,有谁和我一同悲叹。
诗意和赏析:
《终风操》以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性的思考。
诗中以云和风为象征,云之扬扬、油油其蒙,形象地描绘了浓密的云彩遮蔽天空的情景。诗人望着这些云,希望它们能带来雨水,但最终只有风吹过,无法得到雨水的滋润。这种期望落空的心情,使诗人感到无力和无奈,只能泪流满面。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风和云的持续不断,风不停息,云不停留。这种无休无止的状态,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然的无能为力。诗人感叹,这样的风云并没有给他的田地带来雨水,无法让他丰收。同时,诗人提到了南山和流淌的河流,以及被人砍伐带回家的树木,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剥夺和破坏,对于这种现象,诗人感到无法安息。
最后,诗人以反问的方式呼唤现代人的思考。他提到了高大挺拔的树木,质问人们为什么要伐木,以及大树被砍伐为柴火,小树无法成长的无奈。诗人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现代社会的不满。诗人感叹现代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漠不关心。他希望人们能够与他一同悲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整个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终风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象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的反思和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中蕴含着对于人类对自然破坏的警示,呼唤人们关注整体利益,追求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忽忽年来事,栖栖老后怀。鸟归巢断木,蚁出漏空阶。吾道偏宜懒,江河不可排。秋风一雨歇,山色满虚斋。
泥滑滑,仆姑姑,唤晴唤雨无时无。晓窗未曙闻啼呼,更劝沽酒提壶荐。年来贵,无酒沽。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元戎授钺为防边,斥堠传烽未息烟。尽道长驱如卫霍,何人起冢象祁连。
无语凭栏珠泪潸,双眉蹙蹙锁春山。可怜空长彤宫里,一世光阴半世闲。
隐居何事可谋生,尧舜难周畎亩情。若得一犁膏雨足,石田茅屋起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