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烘赫临中伏,青锁深严直右曹。
吏散阶庭时纵步,诗成几案独挥毫。
相乌影转风微起,仙掌阴斜日渐高。
何处赐冰和郢酒,谁人割炙动鸾刀。
紫泥封诏防稽缓,寒水浮瓜散郁陶。
丞相忧边稀出沐,延英三刻岂知劳。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中伏日省中当直》是宋代杨亿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伏日,指夏季的中伏时节,天气炎热。省中当直,指官员轮流担任夏季的当直职责。
火云烘赫临中伏,青锁深严直右曹。
夏日的炎热天气如火一般炙烤着人们,官衙的大门紧闭严守,直指右曹的官员负责值班。
吏散阶庭时纵步,诗成几案独挥毫。
当吏归散时,官员们放松了阶庭上的步伐,杨亿独自在几案前挥毫写诗。
相乌影转风微起,仙掌阴斜日渐高。
夏季的风微弱而凉爽,乌鸦的影子随风飘动,太阳渐渐升高,仙掌树的阴影斜射。
何处赐冰和郢酒,谁人割炙动鸾刀。
诗人思念着哪里能得到清凉的冰和美味的郢酒,谁能割取炙热的阳光,动用神奇的鸾刀。
紫泥封诏防稽缓,寒水浮瓜散郁陶。
用紫泥封存的诏令防止延误,寒水中浮动的西瓜散发着芬芳。
丞相忧边稀出沐,延英三刻岂知劳。
丞相为了边疆的忧虑,很少有机会享受清凉的沐浴,延英宫的钟声已经敲响,但丞相却不知疲劳。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夏季的炎热、官员的值班、诗人的独自创作和对清凉的向往,展现了夏季的酷热和人们对凉爽的渴望。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诗人的感叹,表达了对边疆的忧虑和对清凉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词以夏季的炎热与凉爽的对比为主线,以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出宋代夏季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尘土轻扬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万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超然只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莫讶南方景物疏,为君聊且话苍梧。地倾二面城池壮,江迸三流气色麄。山畜火光因政出,石藏牛影为仙呼。官厅传自唐丞相,民颂思從汉大夫。龙母庙堂神鬼集,鳄鱼池近介鳞趋。朝台望断归岐路,冰井频窥爽发肤。脍美不堪全用鲤,果珍何忍命为奴。云归上国名终远,郡带口藩势未孤。
解绂朝天,满城桃李繁阴布。彩舟难驻。忍听骊歌举。协赞中兴,圣意方倾注。从今去。五云深处。稳步沙堤路。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但问乐不乐,岂在钟鼓多。客告暮将归,主称日未斜。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客知主意厚,分数随口加。堂上烛未秉,座中冠已峨。左顾短红袖,右命
牛乳抨酥瀹茗芽,蜂房分蜜渍棕花。旧知石芥真尤物,晚得蒌蒿又一家。疏索乡邻缘老病,团栾儿女且喧哗。古人不下藜羹糁,斟酌龟堂已太奢。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