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裁白纻制新袍,犊鼻应怜犬子劳。
倚仗衡门聊服此,良人身不属临洮。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仲光寄纻袍》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手裁白纻制新袍,
犊鼻应怜犬子劳。
倚仗衡门聊服此,
良人身不属临洮。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晁补之亲手裁制一件新的白纻袍,表达了对儿子辛苦劳作的同情之情。他倚靠着门槛,穿着这件袍子,暂时忘却了丈夫远行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晁补之的情感和思绪。首句"手裁白纻制新袍"直接点明了诗人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件新的白纻袍,突显了他对家庭的关心和照料。"犊鼻应怜犬子劳"这句描述了儿子辛苦劳作的景象,用犊鼻来比喻儿子的辛劳,表达了对孩子的怜爱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倚仗衡门聊服此,良人身不属临洮"揭示了诗人的心境。他站在家门口,穿着这件袍子,暂时安慰自己的内心,忘却丈夫身在远方的辛劳。"衡门"是指家门,"临洮"是指洮河,这里用来指代丈夫所在的边塞地区。通过描绘诗人在家门口穿袍的情景,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牵挂。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家庭的温情和对亲人的关爱。同时,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也折射出了宋代时期普通人家的生活状态和家庭情感。
或许伊川到圣贤,弟兄今又学伊川。会将不二心传印,还出无双手续弦。当道书中无大道,后天易外有先天。更思犹合下功处,有一毫遗未大全。
婵娟两枝翠可掬,绝胜白璧南金双。留与先生作椽笔,诗坛八面受人降。
花落台池静。自春衫闲来,老了旧香荀令。酒既相违诗亦可,此外去沈梦冷。又催唤、官河兰艇。匝岸烟霏吹不断,望楼阴、欲带朱桥影。和草色,入轻暝。裙边竹叶多应剩。怪南溪见后,无个再来芳信。胡蝶一生花里活,难制窃香心性。便有段、新愁随定。落日年年宫树绿,堕新声、玉笛
玉佩琼裾萼绿华,铜瓶清浸广寒家。客怀无着春风处,醉向梢头嚼尽花。
少时已诵水心铭,今息庵文可并行。椿算过如大君子,蒲轮莫致老先生。纵无掌故来传诏,盍有门人与易名。尝辱蓬山授经说,蟆陵道远一伤情。
病耳不堪听,仍悉露下时。才能升木杪,便解入云吹。漫有真仙契,犹多风树悲。美阴如可托,后患亦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