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峰高峙玉,五亩秀含滋,细柳未眠种,修篁方醉移。
雨将云出谷,水引月归池。
动静天机密,何人共一卮。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锺惠叔转示赵临安两山堂诸公诗刻随喜二首》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两峰高峙玉,五亩秀含滋,
细柳未眠种,修篁方醉移。
雨将云出谷,水引月归池。
动静天机密,何人共一卮。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景象。两座高峰像玉石一样嵌立在那里,五亩的田地生长着茂盛的作物。柔软的柳树还没有入睡,而繁茂的竹林却被美酒醉得晃动。雨水从山谷中涌出,流向池塘,水面上倒映着明亮的月光。这个景象既有动态的元素,也有静谧的元素,天地间的奥妙令人难以理解,只有少数人能够共同体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水田园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宇宙奥妙的感悟。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和修辞手法,创造出了生动而富有艺术感的画面。
诗中的“两峰高峙玉”形容了两座高耸的山峰,宛如珍贵的玉石。这种形容增强了山峰的美感,也暗示了山峰的高耸和宝贵之处。
“五亩秀含滋”描绘了田地的生机勃勃,作物生长茂盛,含有丰富的滋养之意。这里的五亩土地象征着田园的一片富饶景象。
“细柳未眠种,修篁方醉移”通过对柳树和竹林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欢愉和活力。柳树柔软婉约,还没有入睡,而竹林则因为美酒的作用而摇摆晃动,给人一种欢乐的感觉。
“雨将云出谷,水引月归池”描绘了雨水从山谷中涌出,流向池塘,水面上倒映着明亮的月光。这种景象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万物相互联系和循环的奥妙。
“动静天机密,何人共一卮”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奥秘的思考。天地间的运行和变化之机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共同体会和理解。这句诗意味深长,给人以启迪,使人思考人生和宇宙的关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山水田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宇宙奥妙的赞美和思考,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昔人风调谁高,二疏盛日还乡里。公卿祖道,百城围尽,争传佳事。闻自垂车日,都门外、送车凡几。今世无工,尽置之勿道,焜煌处、独青史。佳甚东阳山水。是昔时、钓游某地。风流脱似,洛中耆老,一人而已。好为霞觞酹,正庭阶、彩衣荣侍。便明朝有诏,启门解说,值先生醉。
道明回诏乐清间,便向中朝脱冕冠。百日秉枢登相府,千年青史表旌桓。泰运正隆嫌气热,干网初整畏冰寒。逍遥唱和多高致,仪象霜风俾后看。
自遣迎君骑,期君指日来。胡为多坎坷,欲动却迟回。望眼凝还断,愁怀郁不开。相过须有早,莫待折寒梅。
振万方明德,疾徐咸可观。铿锵动金奏,蹈厉总朱干。夹进昭威武,申央警宴安。守方推猛士,当用鹖为冠。
年加心地转如灰,书箧经旬亦懒开。诗句偶吟皆感事,文章无用独伤才。秋蝉残韵摇疏树,夕照寒光下古台。闲绕岸莎看野水,暗流红叶不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