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倒花前凿落金,登携那怕嫩寒侵。
归牛下陇争浮水,宿鸟随山不过林。
衰鬓预吹明日帽,放歌时带故园音。
菊烟桂露虽情物,须索高蟾管夜深。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重九前一日领客登城即席次张以道韵》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未倒花前凿落金,
登携那怕嫩寒侵。
归牛下陇争浮水,
宿鸟随山不过林。
衰鬓预吹明日帽,
放歌时带故园音。
菊烟桂露虽情物,
须索高蟾管夜深。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在重阳节前一天,张镃迎接客人登城的情景。诗中通过景物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感受,同时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和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首两句"未倒花前凿落金,登携那怕嫩寒侵",描绘了秋天凋零的花朵,以及作者登高的决心和坚持。这里的"凿落金"形容花朵落下时的颜色,表达了美丽的凋谢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归牛下陇争浮水,宿鸟随山不过林",通过描写牛群归家和宿鸟归林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自然物归原处的意境,也暗示了作者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安定宁静的向往。
后面两句"衰鬓预吹明日帽,放歌时带故园音",抒发了作者年事已高的心境,同时又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乐观积极的态度。"衰鬓"指的是苍老的发鬓,"明日帽"则意味着对未来的期待。"放歌时带故园音"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歌声带出故乡的声音和回忆。
最后两句"菊烟桂露虽情物,须索高蟾管夜深",以婉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物。"菊烟"和"桂露"是秋天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高蟾管夜深"则展现了夜晚的氛围,意味着作者愿意索取一支高亢悠扬的笛子,为夜晚增添音乐的美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罒离。
万峰秋尽百泉清,旧锁禅扉在赤城。枫浦客来烟未散,竹窗僧去月犹明。杯浮野渡鱼龙远,锡响空山虎豹惊。一字不留何足讶,白云无路水无情。
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弄影阑干。玉燕重抽拢坠簪。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翠破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
家有粗险石,植之疏竹轩。人皆喜寻玩,吾独思弃捐。以其无所用,晓夕空崭然。碪础则甲斮,砥砚乃枯顽。于缴不可碆,以碑不可镌。凡此六用无一取,令人争免长物观。谁知兹石本灵怪,忽从梦中至吾前。初来若奇鬼,肩股何孱颜。渐闻{左石右宫}{左石右隆}声,久乃辨其言。云我石之
双松树子碧团栾,红锦缠头白锦冠。尽放花枝过墙去,不妨分与路人看。
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衣缘乡泪湿,貌以客愁销。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樵。旅游唯得酒,今日过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