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秋月不余分,叶露悬光可数尘。
此地正须烦一笑,要令排户问东邻。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中秋夜东刹赠仁公》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盈盈秋月不余分,
叶露悬光可数尘。
此地正须烦一笑,
要令排户问东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中秋夜晚的景象。诗人以秋月和叶上的露水作为意象,表达了对美好夜晚的赞美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邻里关系的思念和期盼。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而清新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宁静和美丽。"盈盈秋月不余分"一句中,诗人形容了秋月圆满明亮,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缺憾之处,突出了秋夜的明朗和完美。
"叶露悬光可数尘"一句中,诗人通过描写叶上的露水悬挂着闪烁的光芒,形容了露水的稀少和珍贵。这句诗意味深长,通过微小的自然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瞬间美好的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此地正须烦一笑,要令排户问东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邻里关系的思念和期盼。诗人希望通过他的微笑和邻居的问候,营造出一个友善和融洽的社区环境。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赞美,同时也传递了对友情和邻里关系的温暖展望。这首诗词流畅、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和追求,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寺占灵峰更近州,喧阗驺从锦缠头。歌锺乍奏晴雷殷,戈甲急趋春水流。几处醉眠方枕藉,一城谣俗重嬉游。贤侯惠意民知否,几刻严堙为尔留。
秋崖劲笔敌黄陈,贽卷当年许望尘。十载江湖春雁断,万山烟雨石羊新。余生敢忘尊前话,先正曾同席上宾。今日相逢两家子,可无努力继前人。
子云世所贱,既死名乃传。至今读其书,共言以为贤。必待成丘垅,何如用当年。贵耳不重目,斯人真可怜。
四壁旧贫宁畏盗,一枝虽小易容巢。
月色上窗纱,移来竹影斜。夜深人已寂,更转鼓频挝。杜宇惊幽梦,银釭坠细花。一时浑不记,身在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