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
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中秋月(一作廖凝诗)》是唐代李洞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中秋时节的月亮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思乡之情。
诗人描绘了中秋时的景色,称九十日秋色,指的是为了迎接中秋而装扮城市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十天,意味着中秋节已经接近一半了。诗中提到的“孤光吞列宿”,形容了月光照耀下的夜空,把星宿吞没。
接着,诗人描述了四周围绕着的微云和树木的倒影。微云的存在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也为诗中的夜景增添了一些柔和的色彩。树木的倒影重叠在寒流中,构成一幅幅细纹。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秋夜的静谧与美妙。
最后,诗人远远地望向丹桂,表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丹桂是中秋节的象征之一,以其香气和美丽的花朵为人们带来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诗人望着丹桂,心思纷繁,思绪万千。
整首诗以中秋月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家乡的思念,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平静而忧郁的情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深秋夜空的安详和宁静,也能够体会到诗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示了唐代诗人李洞的才华和感受力。
客子长安尘满裘,道人门馆自深幽。东风拂地千条柳,春水平池数点鸥。俯首一官真底事,倒囊三百更何求。读书挟策君知否,失性还同博塞游。
八年东观知深屈,百日南床只暂经。春暖并吟红药树,云开双见紫微星。绣衣脱後休持斧,珠履抛来免过厅。应念出官淮水上,被人还笑屈原醒。
雨霁云收,风高露冷,银河万里波澄。正冰轮初见,玉斧修成。还是一年,凭栏望处,对景愁生。想姮娥应念,待久西厢,为可中庭。翻思皓彩,未如微暗,向人多少深情。长记得、墙阴密语,花底潜行。饮散频羞烛影,梦余常怯窗明。此时此意,有谁曾问,月白风清。
平生所闻芙蓉岭,上如攀天下入井。老乃来游殊不然,褰裳顷刻升绝顶。南逾大庾鹧鸪啼,北度居庸朔风紧。客行到彼例凄酸,我已恍惚梦中景。视险如夷兮要深省。君不见芙蓉一岭今已过,我但慢行君奈何。
夹钟琯里听春声,天上箜篌次第鸣。数到一弦弦足处,孟家机畔庆长生。
碌碌但随群,蒿兰任不分。未尝矜有道,求遇向吾君。逸驾秋寻寺,长歌醉望云。高斋纸屏古,尘暗北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