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重入东林寺》

雁门市里梵坊通,整理重登兴未穷。
双剑风高云气压,五杉阁峻水声空。
欲抛世网离尘境,要扣禅机演祖风。
况有昔贤遗迹处,白家池上白莲中。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重入东林寺》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东林寺为背景,表达了对佛教境地的向往和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雁门市里梵坊通,
整理重登兴未穷。
双剑风高云气压,
五杉阁峻水声空。
欲抛世网离尘境,
要扣禅机演祖风。
况有昔贤遗迹处,
白家池上白莲中。

诗意:
这首诗以东林寺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再次来到东林寺的场景。作者表达了对佛教境地的向往和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他观察到寺庙中的景物,感受到了风云变幻、山水静谧的氛围。通过离开纷扰的世间,抛开尘世的束缚,作者希望能够接触到禅机,体悟祖先的智慧。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站在了历代贤者曾经留下的足迹之上,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东林寺的景物和表达作者内心的想法,展示了禅宗思想的追求和感悟。首句以雁门市里梵坊通来开篇,通过雁门市作为禅宗中心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回到东林寺的决心。整理重登兴未穷一句,表达了作者再次来到寺庙的心情,同时也寓意着禅宗智慧的广阔和无穷。

接着,双剑风高云气压,五杉阁峻水声空一句,描绘了景物的壮丽和肃穆。双剑风高,形容天空风云激荡,象征着禅宗的威严和力量;五杉阁峻,形容山林的高耸,体现了禅宗的庄严和崇高。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超越尘俗、追求禅宗境地的渴望。欲抛世网离尘境,要扣禅机演祖风一句,表达了作者希望超脱尘世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抛世网离尘境意味着超脱尘世烦扰,要扣禅机演祖风则表示要深入理解禅宗智慧,传承祖先的思想。

最后两句况有昔贤遗迹处,白家池上白莲中,强调了历代贤者的遗迹和历史的传承。作者站在白家池上白莲中,意味着他置身于禅宗的圣地,感受到了禅宗智慧的气息。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东林寺的景物和作者的情感,展示了对禅宗智慧的向往和对历古贤的敬仰。通过描绘禅宗境地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诗词传递出一种追求真理和超越尘世的意境,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内心的宁静。

总的来说,董嗣杲的《重入东林寺》通过对东林寺景物的描绘和对禅宗智慧的追求,表达了对禅宗境地的向往和对历代贤者的敬仰。诗词简洁而深邃,通过富有意象的语言,勾勒出壮丽的景象和内心的追求,给读者带来一种超越尘世的思考和启迪。

  • 《塞上曲二首寄大中丞张肖甫》

    侦骑飞来夜探胡,为言城下五单于。宛驹市得红罗去,拜舞军前唱把都。

  • 《金陵》

    掩目新亭路,人言似洛阳。山河多改变,今古几兴亡。有观空鳷鹊。无台栖凤凰。当年足歌舞,不拟是偏方。

  • 《题龙潭石》

    云山隐隐草芊芊,水色迷离怪石边。百啭黄鹂消永日,千寻白练映长天。竹垂清露添诗砚,燕蹴飞花落舞筵。林外不知春雨歇,正宜携酒望前川。

  • 《句》

    玉露精神山合沓,溪成文字水横斜。

  • 《花落》

    迎风啸未已,和雨落穀穀.千枝与万枝,不如一竿竹。

  • 《句》

    门因好客时时扫,窗为看山面面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